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动漫 >

溯洄从之的词类活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词类活用)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0-25 16:56:2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12、《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 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关雎、蒹葭》重点字词整理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洄从之的词类活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词类活用(5)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词语解释:

【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推究。

【致知】

求知,得到知识。致,获得。

【正心】

使心地端正。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

【修身】

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指陶冶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

整齐家政。使家庭整齐有序。

【治国】

使社会秩序安定。治,社会秩序安定。

【平天下】

使天下太平安定。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人文科学】

即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它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文艺学等。

【一帆风顺】

船挂满帆,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诚意】

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抽象】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诚意】

使心地诚恳。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字词归类

(1)读一读写一写

朱熹:(xī) 彷徨(pang huáng) 肇(zhào)诺(nuò)

(2)多音字

量【(liáng)测量 (liàng)数量】 埋【(mái)埋没 (mán)埋怨】

(3)释义

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 诚意:文中指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

致知: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致:推极。知:认识。

彷徨: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正心:心要端正。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顿好。

知识清单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徨páng huáng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2)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3)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2、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于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溯洄从之的词类活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词类活用(6)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请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一词多义

1.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2.见

庄子往见之:看望,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垂挂

⑥海运:大海动荡。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情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⑪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⑫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气息,这里指风。

⑬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⑭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⑮苍苍:深蓝色。

⑯极: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作者作品】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译文】

【课文理解】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6.默写重点句子

(1)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其翼若垂天之云

(2)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溯洄从之的词类活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词类活用(7)

22、《礼记》二则

通假字

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

选贤能(“与”同“举”,选拨)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男有分,女有(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一词多义

亲 1、不独其亲(动词,以……为亲)

2、不独亲其(名词,父母)

其 1、不知旨也(代词,它的,指“嘉肴”的)

2、此之谓乎(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恐怕)

子 1、不独其子(动词,以……为子)

2、不独子其(名词,子女)

修 1、讲信睦(动词,培养)

2、盖简桃核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

分 1、男有,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

2、舟首尾长约八有奇(量词,长度单位)

词类活用

使有所终,有所用,有所长(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状,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文言句式

此之谓乎(“此之谓”,就是“谓此”,宾语前置)

文学常识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虽有嘉肴 知识点

一、注音

嘉肴(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yuè ) 学学半(xiào )

二、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重点翻译

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 肴

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吃;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长:促进 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 睦mù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

点拨:注意多音字“与”“分”“恶”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2)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3)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解释为:选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点拨:重点理解“与”“信”“修”等词语。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点拨:重点理解“亲”(第-个“亲”意思足“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归。

点拨:重点理解“分”“归”等词语。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点拨:重点理解“恶”“弃”等词语。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点拨:重点理解“兴”“乱”“贼”“作”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大道之行也》一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这部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其中“礼运”部分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人名)答问的着作。

溯洄从之的词类活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词类活用(8)

栏目热文

什么是先后的词类活用(知所先后的先词类活用)

什么是先后的词类活用(知所先后的先词类活用)

关注公众号:语文考试匠,每天分享更多干货!长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语文辅导,价格最低,服务最优,,名师护航,提分专家。...

2023-10-25 17:33:37查看全文 >>

词类活用复前行前是什么意思(词义引申和词类活用的相同点)

词类活用复前行前是什么意思(词义引申和词类活用的相同点)

一句话“摆平”词类活用――名作状考点解读: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形容词、动词作形...

2023-10-25 17:10:33查看全文 >>

正道直行的词类活用(斗折蛇行的蛇的词类活用)

正道直行的词类活用(斗折蛇行的蛇的词类活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宇轩在江苏苏州文庙的庭院里,竖着一块刻有“廉石”二字的巨石。这便是见证了三国东吴郁林太守陆绩两袖...

2023-10-25 17:13:11查看全文 >>

步于中庭的步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是什么词类活用)

步于中庭的步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是什么词类活用)

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的知识汇总,其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对这些篇目还没有掌...

2023-10-25 17:04:36查看全文 >>

然而不王者的然而词类活用(而的用法词类活用)

然而不王者的然而词类活用(而的用法词类活用)

16【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联合测评】【解析】“…而灭”…而亡”,两处句式一致,其后断开。“大王受之”与“后必有殃”构...

2023-10-25 17:33:16查看全文 >>

自是者不彰的词类活用(不胫而走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的词类活用(不胫而走词类活用)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声相和     和:应和B...

2023-10-25 16:51:57查看全文 >>

前的词类活用的意思(词类活用的意思)

前的词类活用的意思(词类活用的意思)

指出下面加粗字的用法及意义1.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2023-10-25 17:02:11查看全文 >>

乃前曰前的词类活用(下车引之的词类活用)

乃前曰前的词类活用(下车引之的词类活用)

必修一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一单元qìn(沁)园春màn(漫)江百 gě(舸)分 mì(泌)màn(谩)骂万户 hóu...

2023-10-25 17:21:08查看全文 >>

北面而事之的词类活用(东面词类活用)

北面而事之的词类活用(东面词类活用)

文言词语常识检测一、 写出下列句中异义词:1、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2、 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虽然这样...

2023-10-25 17:03:40查看全文 >>

亦去之去的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怎么判断)

亦去之去的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怎么判断)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2023-10-25 17:18:1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