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城:东、西罗城簇拥关城,南、北翼城形成拱卫之势,四周有护城河萦绕,形制严峻,壁垒固若金汤,体现出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山海关北望角山山麓,南观渤海浪涛,形成“山-海-关-城”的雄伟格局。
关城体现了“方城”的基本思想,大街小巷方格网的道路布局、城垣东西南北设门,城四面有护城河环绕。同时,在充分考虑长城走向和地理环境制约的情况下,平面布局略有改变,如城郭平面变为梯形状、古城东南角向外延伸、西南角抹为圆角、城东墙借长城主线为墙并不笔直,而是随坡就势。明代山海关包括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关城开望洋门、镇东门、威远门、迎恩门四门,东罗城开渤海门、衮龙门、服远门三门,西罗城设拱宸门,四周有护城河萦绕,关城有西北水门、西南水门和东南水门连接护城河,关城内部中心建有钟鼓楼。
•关城城垣: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东罗城城垣: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
•镇东楼:即天下第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831年)。外有方形瓮城。
•钟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831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移址重建,后多次重修。
•迎恩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831年),后经历多次重修,外有半月形瓮城。
•威远楼:始建于明天顺七年(1453年),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重修,外有半月形瓮城。
•望洋楼: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后经历多次重修,外有半月形瓮城。
•服远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俗称关门,外有方形瓮城。
•衮龙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4年),为东罗城北门。
•渤海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东罗城南门。
•靖边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831年),后经历多次重修。
•威远堂:始建于明初,因故中止,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建威远堂。
•临闾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
•牧营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
山海关1966年历史影像图
南大街 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