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他们的内心中,其实并不喜欢孤独,只不过他们更加惧怕因为交际而带来的更多问题罢了。
就比如说,你和一个陌生人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聊什么,场面很尴尬,所以你就想要摆脱这种环境,而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尴尬。如果强迫自己去和对方聊天,就有可能聊到一些不合适的话题,就像信仰禁忌、习惯禁忌等等,从而惹怒对方,产生比尴尬更不好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还需要解决更多的麻烦。
表现二:敏感自卑,思维消极
拥有“回避型人格”的孩子也是敏感自卑的,这种特点其实和他们思维的消极性关联很大。
这些孩子生来其实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不具备什么自卑心理,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家教等原因,而产生自卑的情绪。
比如一些老辈家长经常喜欢使用批评教育,整天不提孩子的优点,但是却对孩子的缺点唠叨个没完,甚至有时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必将变得自卑,并且因为家长经常批评自己,孩子将会对任何一句话都十分敏感,会认为每一句话都存在批评自己的意思,从而变得很敏感。
而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是“做啥啥不行”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将会变得消极。
其实在孩子拥有这种消极思想之前,孩子也曾经非常努力地想要进行改变,但是却被家长忽视,最终导致孩子彻底的认为自己就是“无能之辈”,从而变得消极,毕竟自己就算是再积极也是无济于事。
这些被“回避型人格”困扰的孩子,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变得很敏感、自卑,无论自己多么的优秀,也不会认为自己优秀。
表现三:很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的程度可以说是占比首位的,几乎所有的人格缺陷都有安全感不足的因素在内。
当孩子拥有充足安全感的时候,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不会逃避的,因为孩子有坚实的精神支柱,孩子认为自己无论是不是能够处理好事情,都会有坚实的后盾来帮助自己,所以孩子就会拥有更好的发挥意愿,更愿意去处理困难。
孩子如果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孩子是十分担心自己做出自己无法“善后”的行为,所以就会选择逃避,正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回避型人格”的典型表现。
孩子出现“回避型人格”,多半和这些原因有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把儿童的精神世界变为单纯的学习知识”。
很多家长其实都过于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回避型人格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