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只能是个懦夫。"
这是电影《追风筝的人》中的一句台词。
电影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就是父亲口中那个“会长成懦夫的人”。
他的懦弱被作者当成了叙事的枝干,因为他的懦弱,他最好的朋友哈桑被推向地狱,而他本人,即使早已远走他乡,灵魂却一直饱受折磨。
《追风筝的人》改编自同名小说,2003年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世界各地畅销小说排行榜的首位,即便是在17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依旧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其实早在小说尚处于手稿阶段时,就已经引起了几位知名制片人的注意。梦工场的制片人耶登汉姆说:“可以说,这本小说是我读过的文学史上最强大、最有戏剧效果的作品之一,很神奇,我们都很喜欢它,一刻不停地幻想着它变成影片的样子。
《追风筝的人》的被追捧让它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很满足。胡赛尼说:“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动静,我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点惊讶的,但回头想想,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人们看重的,相信还是小说营造的那个强烈的情感氛围,这里讲述的主题--罪行、友谊、宽恕、失去以及对于弥补过失的*,都可以和你的切身经历联系起来,可以让你成为比想象中更好的那个人。这不是专属于阿富汗的主题,而是有关人性之旅的,无论什么样的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都能接受它。”
正如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所说,《追风筝的人》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主题。
人终其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小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小阿米尔却看着他被欺负,诬陷他,甚至赶他走。
在这个悲伤故事里,没有人是赢家。阿米尔可以像风筝一样飞向高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
人这一生不断犯错,错过,再用接下来的日子挽回。
年少时读《追风筝的人》,以为“追风筝的人”指的是哈桑。他对阿米尔少爷无比忠诚:为阿米尔追风筝,千千万万遍。
时隔多年恍然大悟,原来“追风筝的人”指的是阿米尔。他忏悔自己的懦弱,找到属于自己的风筝,完成自我救赎。
《追风筝的人》豆瓣评分8.2,尽管和原著相比电影稍有逊色,但也完败80%的剧情片,值得一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