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分为4部分,全长7个多小时,如此的体量,就是为了真实还原托翁的原著。但全程看下来,并不会觉得枯燥,相反还会沉浸在胶片电影的质感中不能自拔。

完了只想说一句,yyds。
这部电影1968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196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不得不说挺有戏剧性的。看来老美还是被老毛子的精神所折服了。
2
多国合作《滑铁卢战役》
这部电影于1970年上映,导演同样是谢尔盖。
电影最初的拍摄设想,是意大利制片人迪诺·德·劳伦蒂斯先提出来的,计划由美国哥伦比亚影业拍摄。但由于美国公司的报价太高,让劳伦蒂斯难以筹集到资金。

劳伦蒂斯转念一想,美国人不行,苏联人可不可以?
然后劳伦蒂斯就找到了苏联的一个电影公司合作,而导演的人选,当仁不让地落到了曾在《战争与和平》里拍过类似战争场面的谢尔盖·邦达尔丘克身上。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苏联人民艺术家
但影片的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可以说是多国合作。
影片最终的成本是1200多万英镑,相当于1970年的3830万美元,使《滑铁卢战役》成为当时最昂贵的电影之一。但就这,也只是美国公司报价的三分之一。
似乎从《战争与和平》开始,动用军队拍摄战争场面就成了谢尔盖的传统艺能,这次拍摄《滑铁卢》,他又动用了17000名红军士兵,其中还包括2000名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