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韩国男性既担忧女性抢了他们的工作,又看不惯女性成了“无收入”的全职妈妈
总之,韩国女性地位低下,是历史、传统、观念、经济等多种因素下的结果。
男性应成为“金智英”的盟友
《82年生的金智英》从小说到电影,在男性形象刻画上,有细微的改动。相对而言,小说对于男性群体有较大的“怨气”,作者更多将责任归因于传统观念与男性身上。尤其是小说结尾,以强烈反讽的笔法,指向了金智英的“无出路”——她的疾病也许无可治愈。
在电影中,或许是出于男性反对者的压力,也或许是如作者所说,小说出版于2017年,现在是2019年,韩国的女性运动轰轰烈烈,金智英的处境也会有所改善,所以电影不像小说那么尖锐,男女的关系没有那么剑拔弩张。
像小说中金智英看的心理医生是男的——一个男权主义者,电影中改成了具有同理心的女性医生;从小说到电影,金智英的丈夫郑代贤都是好男人,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没那么照顾到金智英的感受;小说中的弟弟没什么存在感,电影中他也是个暖男……因此有观众说,“电影里还是美化了男性这个群体,现实比这更残酷,绝大多数女性根本就没有这种老公,整体效果和小说有些出入”。

孔侑饰演金智英的丈夫郑代贤
但事实上,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对于男性形象的刻画,跟金智英、金智英妈妈相比,都过于单薄了。应该承认,女性的困境,男性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但如果女权主义运动,只是指摘男性、控诉男性、打倒男性,它也很难成功,并且因为男性的反抗和反弹,运动容易陷入僵局。电影中的男性,主要还是作为金智英的对立面出现的,编剧并未思考到更深一层——父权制是男女的共同敌人。

电影中的男性,主要是作为金智英的对立面出现的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认识到:男性压迫了女性,这是第一层;更深层的是,一整套社会结构,压迫了女性也压迫了男性,男性女性都是父权制的受害者。男性是占了更多便宜,但他们也同样承受着代价。因此,女权运动不只是女性的事,男性也应该加入其中。
就像戴锦华教授说的,“作为女性,恐怕首先要明白,就是男性在这个社会当中居统治地位、优势地位,但同时男性也被锁死在父权结构当中。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今天一个女性的所谓失败者和一个男性失败者的遭遇恐怕非常不同,因为父权逻辑设定男性必须成功、必须在主流结构中占位置。而女性的失败尽管同样伤痛,却被社会目为‘正常’,因为原本就没想让你入围、入局和加入竞赛。这是主流逻辑的悖谬。”
什么意思呢?当韩国女性被锁定在“贤妻良母”的身份中时,韩国男性也背负着养家糊口、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等沉重负荷。韩国男性得拼命努力、拼命工作,以满足社会对他的期许,否则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至于那些没有所谓“男性气质”的男性(韩国同志群体的处境非常糟糕),在韩国社会举步维艰。所以韩国男性的生存压力很大。韩联社曾公布,韩国的自*率全球靠前,韩国男性自*率是女性的2.5倍。
《82年生的金智英》充分理解了女性的困境。但对于在职场上打拼养家的其他男性角色,如果电影在刻画他们丑态的同时,能够更多呈现他们的矛盾与困境,也就能够更深刻地抵达问题的根本,能够让更多男性跟女性站在一起。虽然当前大环境里,男性依旧是既得利益群体,但在一个阶层固化、苦不堪言的社会,父权制之于男性的边际效用不断递减,终将接近于无。
小说第一章写道,“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作为一名男性,笔者也由衷期盼如此。因为男性从来都是女性的盟友,当男性帮助“金智英”,就是在帮助自己。当越来越多的女性解放自己,成为她们想成为的人,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男性从“男主外”“养家糊口”的责任中解放出来,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本期编辑 常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