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30日是东江纵队从广东向北撤退的日子。当年的一名老兵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天:
向北撤退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这一天,整个大鹏半岛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在街上和海边,人们用充满悲伤泪水的眼睛向可爱的战友们告别!
同样,即将踏上新的战斗征程的人们,也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可爱的战友挥手告别!
在撤离时,一些同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突然像巨浪一样猛冲到海边停泊的登陆艇上。
这个突发事件让我们措手不及。出发日期允许我们不再拖延,所以我们不得不让他们随队向北撤退,人数增加了两百。
我们一离开,反动军队就开到海边去了。很快,夜幕吞没了整个大鹏(半岛)...

东江纵队北撤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45年9月初,国共在重庆谈判时,*决定中国共产党武装可以从长江以南的八个解放区撤军。
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显示共产党谈判的诚意,也是考虑到这八个解放区孤立于国民党统治地区的中心,蒋介石是不会允许它们继续存在的。
如果我们主动撤退,就可以避免这些地区的部队被一个接一个地击垮。
然而,国民党不想让东江纵队走。
国民党认为,东纵是中共在广东的火种,向北撤退就是放虎归山,将来随时都有可能反攻。只有彻底消灭它才是长久之计。
因此,日军投降后,国民党以4个军11个师围攻东江纵队,其中包括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新一军和新六军。

新一军进入广州
东纵将部队分散在五岭和东江的40多个县,保留了骨干力量。
1946年1月,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军事调处执行部”第八小组抵达广州。
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蒋介石的鼓动下愈发嚣张,继续围攻东纵武装,拒绝执行协助东纵北撤的协议。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事调处执行部”小组中共代表方方少将向张发奎提出了严正的抗议;
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总部,中共代表叶剑英也向国民党和广州郑重交涉。
中国的各种报刊刊登了大量东江专栏在抗日战争中的成就。从广州到香港,舆论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的军事进攻未能消灭东纵主力,使张发奎陷入两难境地。

1946年3月,在*的安排下,东江专门在重庆举办了国内外记者招待会,揭露了国民党在广东打内战的行径,并分发了抗日战争中获救的盟军朋友写的感谢信。
这次新闻发布会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蒋介石不得不给广州行营下达命令,让其协助东纵北撤。
然后,之前看到的动人的一幕出现了。东江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南路纵队的骨干顺利集结在大鹏半岛。
上述纵队总兵力11000人,只有班长及其家属参与北撤。最初的配额是2400人,但实际上有2583人从大鹏半岛登船。
在东江纵队北撤前4天,即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如果稍有延误,东纵很可能成为国民党军一大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