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
这样,战争形势的发展,美国人的期待,蒋家王朝的利益,把自从行政院长离任后就灰心丧气的宋子文再次推到了前台。
宋子文肩负着建设党国战略复兴基地的重任,回到广东老家。
新官上任三把火,宋子文回到广东的第一要务当然是镇压共产党。如果不镇压游击战争,任何经济建设都只是空谈——美国资本家是不敢来投资的。
宋子文认为他的人脉、才能都比他的前辈张发奎和罗卓英好得多。
一到广东,宋子文就整顿了组织,调整人事;联系美国,争取外援;与邻近省份进行联合防御,并笼络地方势力。
宋子文认为游击队人数不多,过去正规军大规模会剿往往收效甚微。因此,他把国防部在广东整补的正规军流了下来,整编成15个美械保安团。

每个团有3500人,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机枪和迫击炮,给萎靡不振的广东当局打了一针强心剂。
宋子文先后主持了六次绥靖会议。首先,在广东与周边省份的边境地区建立跨省统一指挥机构。经国防部批准,宋子文成立了湘粤边、粤闽边、粤桂边三个联防司令部。
广东北部是清剿的重点。1947年11月至12月,敌军以正规军第69师向五岭主脉南雄和始兴地区施压。
经过残酷的扫荡,国民党军队在七天内占领了平原,迫使游击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撤退到山区。
元旦,国民党军队再次进攻太坪,以69师99旅为核心,集中7个团在翁江展开全面清剿。北江支队和五岭总队受挫,被迫转向江西开展活动。
1948年2月,宋子文调派四个保安团与正规军第92旅合作,打击南路游击队。面对敌人的大规模清剿,我军在南路损失惨重。

到1948年3月,南路游击区基本失陷,游击队处于被动挨打状态。
1948年3月23日,宋子文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公开发表了他的“绥靖新战略”,采取了“分区扫荡,重点进攻”的方针,强调“不求急功近利,求实效”。
游击战争进入了困难时期。平原被敌人占领,反共政权已重建,敌人组织联防和联保;国民党军队对山区实行“三光”和经济封锁政策。
游击队被迫躲在山里,在荆棘中露宿,在寒风中赤脚爬山。
在春荒期间,山区人民也缺乏食物,游击队的食物越来越少。起初他们还能吃到粥,之后连大米都看不到,不得不上山去挖竹笋和采摘野菜,最后连野菜都很难寻觅。
尽管广东游击战争遭受挫折,但宋子文摧毁游击队的意图并没有实现。据湘、粤、江三省联防总司令叶肇估计,至1948年6月,广东仍有4200多名游击队员。

叶肇
7月,镇压翁江的敌军整编部队第69师因北方形势紧张,转移到湖南,敌军力量减弱,粤北局势迅速好转。
我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取得了多次伏击战胜利,恢复了大片根据地,战争的主动权又转到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手中。
面对各地游击队日益活跃,宋子文于1948年8月发动了第二阶段的清剿,重点进攻东江、潮汕平原和粤西。
然而,在清剿之初,中共军队从南路和东江同时发动了进攻,给了宋子文一个巨大打击。
敌人对东江南岸的重点进攻使用了七个团的兵力,这是自清剿以来兵力最集中、攻击范围最小的一次进攻。
东江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老根据地,也是广东游击战争的发源地。能否拿下这一坚实的根据地,是检验宋子文清剿成败的关键,国共都十分重视这一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