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这是小戏子们排演的《牡丹亭》片段。也是《 牡丹亭》里最美的句子, 戏文辞美, 舞台上的画面也漂亮。
——美丽的鲜花开的非常茂盛,但只是长在破败的残垣断壁间,无人驻足欣赏花朵的娇媚,无人留心那美艳的芳菲。
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感到惊异和惋惜,表达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的叹息。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无论其中的爱情故事还是高超的艺术表达效果,都达到了创作的最高水准。像黛玉这种悟性极高,性情很真的人,听《牡丹亭》极容易产生共鸣。
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同是被幽禁在深闺且有一定叛逆思想的贵族少女,黛玉和杜丽娘一样,把一切寄托在大自然中,一花一草,鸟鸣虫唱,都与自己的感情相沟通。杜丽娘对大自然美景的哀婉,实是对自身处境的悲叹——如花般的女孩,终将也会随着水一般迅速流转的时间而变得苍老。

接着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黛玉“十分感慨”:生活在大观园的美景中应该是一件快乐之事,但寄人篱下的滋味是那样难熬,这么好的岁月, 这么美的青春, 无奈的是都将成为过眼烟云。可谓良辰美景空自流逝。
黛玉没听过《牡丹亭》,和没看过《西厢记》一样——这些宝钗眼中的杂书,最能移人心性。黛玉却是如痴如醉,一读就通。
现在她又听到了牡丹亭的曲文,戏也是一样,不仅让黛玉入了心,简直是说到了黛玉的心坎儿里,再贴合自己的心境不过,所以黛玉听得入了迷。
她甚至后悔自己分心,耽误了听曲子,渴望将“牡丹亭”的唱词一直听下去。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这是柳梦梅唱给 杜 丽娘的那段,意思是,美好的姻缘转瞬即逝,你只能在深闺之中对镜自怜。总有一天,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无情地消失。
汤显祖书写了时代不可言明的声音,他用这部作品与那些有着同样处境、渴望爱情的闺阁女子“暗通款曲”,让我们看到那些女子的至情至性。
黛玉静静地听——是用心,不是用耳朵,她听懂了,也听明白了,书中人的痴情,好似落在她身上——黛玉和杜丽娘一样,眼看着如花美眷在似水流年中无可奈何地消逝而去,面对这一切,黛玉却毫无办法。
所以,她“心动神摇”,几乎站立不住,情绪慢慢低落下来。
能把人心底深处的真实感觉写出来——也只有真情,才能引发共鸣,引发回味,也才能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