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沙蒙特意以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场景。志愿军王清珍是朝鲜战场上许许多多的女护士中的一员,仅她一人,就护理了二十多位伤员,她每天定时给伤员打针换药、洗绷带查脉搏,甚至帮助伤员大小便。尽管工作繁重,她的脸上却总是笑意盈盈,有时为了缓解战争带来的压抑氛围,会唱起陕北民歌《南泥湾》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影片中的护士王兰,就是在这烽烟四起的坑道中,用歌声鼓舞志愿军战士,然而就是这首插曲,直到电影所有戏份拍摄完毕,导演沙蒙依然没有头绪。
正在沙蒙一筹莫展之时,他想到了自己在延安时的老战友,作曲家刘炽。刘炽是新中国第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有着“旋律之王”的称号。1939年4月,刘炽考入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成为冼星海的学生,从此开始学习音乐作曲,毕业后,怀揣着高涨的创作热情的刘炽佳作不断,从他手中诞生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剧《白毛女》、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几乎每首作品都家喻户晓。
情急之下,沙蒙与林杉等几个同事费了几个晚上写了一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原文是:“祖国啊,我的母亲!您的儿女,离开了您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刘炽在拿到歌词后,却连连摇头说“:这首歌词意思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于流行。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
还唱一条大河波浪宽
1956年, 词作家乔羽正在江西准备撰写《红孩子》的电影剧本。大约在夏秋之交的一天, 他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电报, 要他火速到长春为《上甘岭》写一首歌。收到电报时,乔羽正在创作,他本想婉拒,可沙蒙导演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字字真切,最后一封电报上,沙蒙一连使用了三个“切”字,就这样,乔羽坐上了赶往长春的火车。

多年后,乔羽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他曾问到导演沙蒙希望这首歌是什么样,沙蒙说到:“这首歌要是能写成这样就好了:就是电影已经被人忘记了,但这首歌仍然在群众中传唱。”
乔羽回到:“沙蒙同志,你也太会讲话了,这大概是不可能的,我很有压力。”而很显然,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一“不可能”完成的要求,已经付诸实现。
乔羽到达长春后,沙蒙把乔羽安排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白楼招待所休息。之后的每一天,沙蒙都会到乔羽屋里问候一下,但从不主动提起歌词创作的问题,小坐片刻即告辞。转眼十来天过去了,乔羽却依然没有写出中意的歌词来。正在感到创作思维几乎枯竭时,一天夜里,正是雨落淅淅,他忽然想起了在中央苏区渡江时的情景,他在多年后的采访中说到:“我是北方人,我没去过长江,不知道长江是什么样子的,一去那一看,那长江漂亮啊,我又是个年轻人,走那儿一看,高兴极了。”

回想起流淌着清水的长江,乔羽提笔写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有了灵感,歌词便顺着乔羽的笔尖在稿纸上流泻了出来,很快,乔羽就创作出一首成熟的歌词,“稻花”、白帆”、“艄公”都是他第一次见到长江时的景象。
“这首歌词距上甘岭的气氛有些远,从表面上看也没有太强的政治性,大家能接受么?”虽然歌词写出来了,但能不能通过,乔羽的内心还是忐忑。怀着不安的心情他将稿子交给了前来催稿的沙蒙。沙蒙拿着稿子一声不吭地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最后一拍大腿说:“行,就它了!”
第二天,沙蒙却又来找乔羽:“大家看了你写的歌词都认为写得很好,就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写的有点小气。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不就更有气势吗?”
乔羽思考了很久,说:还是一条大河吧,我的一条大河就是一条大河,你说是哪里就是哪里。长江固然美丽,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和全中国的人比起来,仍然是少数;而谁的家乡没有一条小河小溪呢?这河流再小,每个人小的时候,一条小河沟在你家门口也会觉得是一条大河,一辈子也忘不了。
“好, 就是一条大河!”沙蒙同志说。
锦上添花:谱曲与演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唤起了每个人有关家乡的记忆,自小看惯的场景与抽象的宏大叙事相悖,微小而细腻的个体经验却能带出华夏儿女的通感。对于一首歌来说,歌词写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当刘炽看到《我的祖国》歌词时,便一下子被歌词的诗意情境打动了。他决心尽自已最大努力把这首歌的曲谱好。于是,刘炽找来自1949年至1956年间人民群众最喜欢的十首歌曲,为了研究这些歌曲的旋律特征,他把自已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咏唱,唱累了便用笛子吹,整整一个星期,足不出户。“这家伙是不是疯了?一天到晚唱啊吹的总是这几首歌!”邻居们见状都十分好奇,纷纷前来打探。

有一天,登门询问的人发现,刘炽的屋门前贴上了一张纸条,上书“刘炽死了”,原来是他为了避免外交干扰,只好使出了这么一个对策,结果非常奏效。经过反复吟唱,他捕捉到了根据《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中的头两句旋律,他也将这两句略做改动,作为新歌的引子。“我写这个《上甘岭》(主题曲),它(影片)有战斗的艰苦场面,但是我写这个《我的祖国》,写的我们战士们的纯美的灵魂,他们心境是纯美的,要不然他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世界和平,他可以远离自己的祖国家乡,到那里去艰苦(作战)。”想到在电影中,面临牺牲的战士们唱起的便是这首歌,刘炽满怀情感,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歌曲《我的祖国》诞生了。
词曲确定了,还缺少一位演唱者。刘炽极为看重这首作品,在谱曲前,他便决心他要为这首歌谱上全国人民喜爱的曲子,这首歌应当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为了更好的演绎这首歌,许多知名的演唱家都被邀请来试唱,但并不让人满意,沙蒙导演很着急,乔羽知道了,问到:“为什么不找中央歌剧院的女高音郭兰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