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军旗
军队礼仪作为特定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融严整的军容、刚毅的气质、文明的形象、良好的军姿于一体,对内有着特殊的激励作用;对外展示了人民军队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有着特殊的震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各种仪式生动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精神内核,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发挥仪式的力量,必须使仪式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1955年,总干部部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国防部关于授予军衔仪式的规定(草案)》。《仪式》规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士、兵的军衔时,应举行隆重仪式,以激发全体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我军建国后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对举行仪式活动进行明确要求。2002年,总政治部专门组织拍摄了一部总结部队仪式教育基本做法的教育光盘——《军队仪式教育》,确定了7种仪式:升国旗仪式、阅兵仪式、宣誓仪式、授装仪式、授军旗仪式、授予晋升军衔仪式、向军旗告别仪式,为加强全军仪式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新兵授衔仪式
授枪仪式
当然,我军不同军兵种部队、不同的重要活动有着不同的礼仪,远不止这7种仪式,诸如:换岗仪式、发枪仪式、新式服装发放和展示仪式、立功受奖仪式、三代坦克交接仪式、巡洋舰接收仪式、烈士灵柩迎送仪式、环球舰队环球航行证书发放仪式等等。大到国庆阅兵式,小到战友送别时一个激情的拥抱,一个深情的眼神,甚至“默默无语两眼泪”,都是一种礼节、一种仪式。仪式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更不是纯粹多余的形式。一个庄重、生动的的仪式,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已成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很多人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时,许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而那些仪式却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向军旗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