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隋代改革有哪些特点(隋统一后的政策及意义)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0-31 05:18:1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一,隋文帝杨坚制定了一套新的体制。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并发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开创了一代新局面。

  

隋代改革有哪些特点,隋统一后的政策及意义(1)

北周时期的官僚体制是依《周礼》而定的,名多而繁乱。杨坚参考汉魏时期的体制,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九寺、十二府。掌握政权的是“五省”,“三师”只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是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员的。“三公”也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不直接参与国家政务,也不常设。

  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五省”,分别是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则掌管书籍和历法,事务较少。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五省的设置,能够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在地方行政机构方面,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同时,将一些郡县合并。还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改变了民少官多的局面。这样不仅节省了国家开支,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颁布《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

隋代改革有哪些特点,隋统一后的政策及意义(2)

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这套政治体制,自隋代一直沿袭到了清朝。

  这套政治体制还影响到了其他国家。日本的大化改新,基本上参考的是这些内容,如八省制即是把五省和其他的机构融合而成的。

  自从秦朝制定了残酷、苛刻的刑律之后,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一脉相承的。杨坚亲自参与、制定、颁布了《开皇律》12篇500条。《开皇律》删除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一些残酷的刑罚,其中规定,民众如果有冤屈可以逐级上诉,直至诉至朝廷。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这是以前各代所没有的。《开皇律》废除了原来的枭首、车裂等残酷刑法,又废除了孥戮、连坐之法。隋律宽简,定刑名仅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形成了封建五刑制。隋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少了残酷和野蛮性。

隋代改革有哪些特点,隋统一后的政策及意义(3)

对于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隋朝则予以肯定和继承。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即丁男可以分到露田80亩(1亩约666.7平方米),永业田20亩。成年女子分露田40亩。露田死后归还政府,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奴婢和一般人的占田数相等。此外,官员从一品到九品,可以分到一到五顷的职分田,以此作为俸禄,以后不做官了则上交国家。各地的行政机关也有一些土地,其收入作为办公的费用支出,这些土地叫作公廨田。均田令的推行,使隋代大业七年前出现了仓库充实、府库山积的繁荣景象。

  在赋役上,分租、调、力役三种。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3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叫作“黄”,4到10岁的人叫作“小”,11到17岁的人叫作“中”,18到60岁的人叫作“丁”,60岁以上的人叫作“老”。国家的赋役对象是丁。一夫一妇每年交纳三石(1石约为60千克)粟,叫作“租”;种桑养蚕地区每年交纳一匹绢帛,相当于4丈(1长约3.3米),以及3两绵;种麻织布地区每年交布一端(相当于5丈)、麻3斤,叫作“调”。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一个月,叫作“力役”。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成年的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服役时间从一个月减为20天,调绢从一匹减为二丈。到开皇十年(公元1590年),规定成年男子的力役,从50岁以后可以交纳布帛代替,称为“庸”。隋文帝租调力役的推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

  隋文帝杨坚还开创了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按成绩优劣来选拔任用人才。隋朝的科举包括秀才、明经、进士等十科,各科考试的内容不同,选拔官吏的类型也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门第为标准进行选官的,只有高门大族才有做官的资格。杨坚创立的科举取士制度打破了这种制度,开了贫民士子入仕为官的先河。这种重才学、不重门第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从而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

  隋文帝还重新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他废除了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度量衡的统一,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隋代改革有哪些特点,隋统一后的政策及意义(4)

隋炀帝杨广在即位的第一年,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以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炀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隋炀帝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朝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都建有大藏书殿。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

  杨广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位的近20年间,共成书130部,1.7万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400卷和《区宇图志》1200卷,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作出了贡献。

  隋炀帝杨广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了《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

  隋代文、炀二帝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于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整个隋朝的社会都很富足,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也为历史所罕见,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

栏目热文

隋统一后的发展状况(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隋统一后的发展状况(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隋朝建立后,杨坚励精图治力图统一全国。最开始就是拿原来从北州继承下来的保护国后梁下手,隋朝初期继承了北周对后梁的管辖,仍...

2023-10-31 05:27:07查看全文 >>

隋的统一措施及作用(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隋的统一措施及作用(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隋朝是怎么统一全国的?而后又因为什么迅速灭亡? 众所周知,魏蜀吴三国对峙以后,最后由司马家族结束三国乱世,统一全国并建...

2023-10-31 05:14:02查看全文 >>

隋统一后社会的制度(隋统一后的措施)

隋统一后社会的制度(隋统一后的措施)

开皇九年,隋军渡长江,灭掉了偏安一隅的南陈,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朝对峙局面。而在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对峙中,南北方的政治、经...

2023-10-31 05:19:02查看全文 >>

隋统一后采取系列治国措施的意义(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做了哪些措施)

隋统一后采取系列治国措施的意义(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做了哪些措施)

文 | 史谭a编辑 | 史谭a前言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隋朝在统一全国的...

2023-10-31 05:27:48查看全文 >>

隋以后朝代的地方制度(隋朝以前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隋以后朝代的地方制度(隋朝以前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一、基本史实:(1)秦朝: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其实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

2023-10-31 05:30:13查看全文 >>

怎么给孩子讲差倍问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倍数问题)

怎么给孩子讲差倍问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倍数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暑假思维训练《差倍问题》高清图片,可保存原图打印。,...

2023-10-31 05:25:48查看全文 >>

怎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减法的关系

怎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减法的关系

加减法是孩子初入校园学习的基础,也是起步,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即便是简单十以内的加减法,家长告知口述其原理,孩子往往不能...

2023-10-31 05:38:21查看全文 >>

怎样给孩子讲倍数关系(怎样让孩子理解倍数)

怎样给孩子讲倍数关系(怎样让孩子理解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讲解,抓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因数和倍数的这一章节当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因数和倍...

2023-10-31 05:43:47查看全文 >>

怎么给孩子讲倍数关系(如何让孩子透彻理解倍数)

怎么给孩子讲倍数关系(如何让孩子透彻理解倍数)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

2023-10-31 05:45:3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