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分符号的几种常见用例对比
各种「横线」另一组误用频率不亚于引号的符号,大概就是包括连字符、连接号和破折号在内的各种「横线」形符号了。它们一方面数量繁多且形态相近,另一方面在中英文中的形态和用途并不完全对应,从而更容易产生误认。
各种「横线」在中英文中的用途对比
为了方便讲述和记忆,我们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来梳理这些符号。最短的横线是连字符 -(U 2010 Hyphen-Minus),也是最容易输入的,就在键盘上数字 0 的右侧。但与多数人的直觉不同,连字符在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手动输入:它的主要用途是将较长的西文单词断成两行,而这是由软件自动加在行尾的。需要手打连字符的场景基本只有在多个部分组成的名称或词汇内部,例如 Rolls-Royce、whack-a-mole,等等。
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连字符是一个高频符号呢?这是因为它经常被当作更长一些的连接号(dash)用了。在西文中,连接号有一短一长两个,分别是 –(U 2013 En Dash)和 —(U 2014 Em Dash),它们的名字来源于活字印刷术语——「em」是金属活字的垂直长度,「en」则是前者的一半。
金属字模图示,图中 c 的长度就是 1 em。(来源:维基百科)
连接号在英文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先看较短的 en dash。各种数字(Pages 1–10)、日期(Tuesday–Thursday)、年份(1949–2018)、地名(a Beijing–Shanghai train)之间都是用它来连接。它也用在一些由两个人共同提出的理论、概念中(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至于较长的 em dash,它在英文中的作用很像中文的破折号,用于句中的插入语前后(类似逗号)、引出补充说明或列举(类似冒号)、标示中断或间隔等。
两种连接号在 macOS 上可以分别通过按 Option -(即连字符键)或 Option Shift - 得到。iOS 的英文键盘上,长按连字符键就能在弹出的浮动条中看到它们。
以上说的是英文中的情况,中文里的这些「横线」又是如何使用的呢?首先,连字符在中文里基本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其次,对于起连接作用的符号,国内标准将其细化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三种,分别对应前面所说的 en dash、em dash,和 ~(U FF5E Fullwidth Tilde)。至于三种形态的各自用途,国标的列举过于繁琐,简记方法是:一字线(em dash)和浪纹线可以互换,用于表示时间、地域、数字的起止;其他表示「连接」的场合都用短横线(en dash)。
至于我们最熟悉的破折号,实践中的用法并不统一。最通用的做法是连续使用两个 em dash ——。这种用例的问题在于它本质上还是两个独立的字符,因此如果字体设置不正确,会产生中间断开的视觉效果,不符合规范;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后半截被挤到下一行开头这一令人困惑的情况。因此,排版中有时也会使用占两个汉字空间的 ⸺(U 2E3A Two-Em Dash)充当破折号,相应的问题当然就是输入不便。
至于这些符号在中文环境下的输入,在 macOS 上与英文基本没有区别,多出的破折号通过 Shift - 输入也是人尽皆知。iOS 上的情况比较混乱,可以参看下图。
iOS 键盘上的各种「横线」
各种「圆点」句号在中文中,除了最常见的圆圈形句号 。(U 3002 Ideographic Full Stop),理工学科的用户一定也经常见到用与英文句号形态接近的全角「句点」.(U FF0E Fullwidth Full Stop)充当句号的做法。这是为了避免和数字 0、字母 o 等「圆圈」形字符混淆(想象一下它们被用于下标且位于句尾时的情形)。另外,国内参考文献标准中,作者、题名等各属性间也是使用 .,而不是英文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