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田村山净水厂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市自来水水源开始由地下水源向地表水源过渡。它为北京市区提供生活饮用水,是北京市第一座使用臭氧消毒、活性炭吸附进行深度水处理的地表水水厂,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地表水水厂,还是后来建成的亚洲第一大地表水厂——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第九水厂的模型厂。田村山净水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北京经济发展、保障百姓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经过改扩建,仍是北京城市自来水供水的一个主力水厂,供水保障范围也比设计之初进一步扩大。
团城湖在北京城市供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它已经是北京市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属于一级水源保护区。根据相关规定,水源地不允许游泳、钓鱼,但一些市民却经常到此游泳、垂钓。水务执法人员常年到此执法、清劝,但屡禁不绝。管理部门曾加装了护网、护栏以防止人员进入,但经常遭到破坏。后来,相关部门建设了更加高大的护栏。新建的护栏围绕着团城湖转了一圈,长约2400米,护栏主体高达2.4米,上面还加装0.4米高的防爬刺枪,所用钢管直径8厘米。护栏尽力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护栏为绿色,遇树木绕行,周边进行了绿化。为便于游客观看和拍摄,护栏上还在适当位置设置了观察孔。此外,沿渠两侧密植了400多公顷的防护林,成为穿越五区、长达百公里的“绿色长城”。
团城湖到底有几个?团城湖有几个?这是个问题吗?还真是个问题。因为在颐和园里有个团城湖,在颐和园外还有个团城湖。而且两个团城湖之间还有水道沟通。那么,外边的团城湖是怎么回事呢?它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末端——团城湖调节池。
1994年以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曾确定在北京玉渊潭,后经有关部门多次进行现场考察和研究,最后将终点北移4公里,调整至颐和园团城湖。因为玉渊潭是永定河引水渠的终点,除承担供水任务外,还承担着北京城市西部南旱河的排洪泄水、调蓄洪水的任务。如果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设在这里,供水和防洪将在汛期发生矛盾,尤其是水质难以保证。而团城湖数十年来一直是北京市水源和供水的重要枢纽,它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居高临下,利于水质保护,且这里为京密引水渠的终点,将南水北调中线终点设在这里,二大水源汇集合一,更有助于城市供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确定在团城湖后,因其蓄水量有限,为此,2012年10月在团城湖南侧,即颐和园南墙外又破土开挖了一处湖泊,因其北邻团城湖,且有水道与之相通,故名“团城湖调节池”,也泛称“团城湖”。

图源新华社
团城湖调节池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玉泉村,紧邻颐和园,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由进水建筑物、调节池、分水口和管理设施四部分组成。水面面积33万平方米,调蓄量为127万立方米。团城湖明渠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船营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北京段的末端,是北京段唯一的一段明渠,经过金河、金河路和船营村,穿过颐和园围墙后与颐和园里的团城湖及京密引水渠相连接。团城湖调节池连接密云水库和南水北调来水两大水源,将“南水”“北水”在一个池子里混合、匹配,进行酸碱度等的调和,再配送到各水厂,实现境外水、境内水的统调、联用,由此成为京城的最大供水枢纽。
团城湖调节池不仅作用重要,而且周边景色优秀,水面宽阔。自调节池2014年年底调入长江水以来,水质一直维持在二级。为保护水源,管理部门多措并举,通过封闭园区、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手段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这个此前由农贸市场和自然村变身的园区,由于水质环境都很“亲鸟”,目前一年四季都有鸟类落脚。

成群身姿体态婀娜的黑天鹅再次来到团城湖调节池,为调节池增添了一道独有的风景
此前,北京自有水源密云水库仅为“单向供水”,即密云水库的水只是通过团城湖流向各水厂。调节池建成后实现了“双路供水”,既有密云水库的北京自有水源,又有南水北调来水。当南水北调总干渠出现突发事故,可紧急切换到密云水库,保证正常供水。在来水量与水厂用水量不吻合时,实施水量匹配。同时,团城湖调节池还承担反向供水的重任。如果密云水库的水不够,“南水”来京后可反向补充到密云水库,使后者不用再靠天“吃饭”。
反向输水工程名为密云水库调蓄工程,起点为团城湖调节池,终点为密云水库,全长103公里,由低向高总扬程133米。其中,团城湖至怀柔水库73公里,利用现有的京密引水渠输水,并新建6座提升泵站。怀柔水库至密云水库30公里,利用8公里京密引水渠,新建22公里直径2.6米的输水管道以及新建3座加压泵站,帮助南水一路爬升,最后由北端调节池进入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途经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密云五个行政区输水至密云水库,可向沿线的十三陵水库、桃峪口水库、南庄水库、怀柔水库补水,并通过小中河和雁栖河向密怀顺水源地进行地下水回补,增加了北京市东北部地区的水资源储备量,在促进区域水资源涵养和恢复的同时,也改善了周边水生态环境。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自2015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至2019年3月,累计输水9.19亿立方米。除向密怀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外,有近4.5亿立方米存入密云水库,其余存入十三陵、怀柔等水库。到2021年10月1日,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已达35.793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最高纪录1994年9月16日蓄水量33.58亿立方米。截至2022年9月底,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位累计回升9.79米,有效缓解了北京市水资源紧张状况,显著增加了水资源战略储备。所有反向输送的水,都是从团城湖调节池出发,经过团城湖明渠,进入颐和园里的团城湖,再通过京密引水渠输送出去。古老而年轻的团城湖,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顾国源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3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