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丹麦被纳粹德国占领时格陵兰实际上就成为了一块孤悬海外的无主之地,一时间周边多个国家都开始打起格陵兰的主意。首先登场的是挪威和加拿大:挪威人本来是最早发现并开发格陵兰岛的。在1933年之前挪威一直和丹麦就格陵兰岛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尽管1933年海牙国际法庭裁决格陵兰归属丹麦,不过挪威对此是心有不甘的。按说丹麦沦陷于纳粹德国之后挪威的机会就来了,然而当时的挪威也处于纳粹德国的占领之下,但和丹麦不同的是挪威在陷落之前有一部分军队及时撤到了海外。
撤到海外的挪威军队选择和自己过从甚密的加拿大作为落脚点和日后反攻复国的基地。同为北极国家的加拿大与挪威都希望能真正控制欧洲到美洲的北冰洋海域,于是两边就试图联手控制格陵兰。当时一部分挪威游击队在加拿大的支持下转移到了格陵兰岛上保存实力,然而当地民众却并不欢迎他们。继挪威和加拿大之后英国也盯上了格陵兰: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岛上的冰晶石,因为这种矿物中含有英国在当时的战争状态中急需的铝这种战略资源。
挪威、加拿大、英国尽管在格陵兰展开行动较早,然而却应了那句老话“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相比之下反而是姗姗来迟的美国在格陵兰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当时格陵兰看到宗主国丹麦沦陷于纳粹德国之手,挪威、加拿大、英国等国又虎视眈眈就主动试图和美国方面取得联系以起到牵制平衡各方力量的作用。时任丹麦驻美国大使的亨利克·考夫曼在丹麦沦陷之后被哥本哈根取消了权限,但反对纳粹的美国和脱离丹麦的格陵兰人仍承认他对丹麦合法政府的代表性。
格陵兰自治政府讨论后决定推举考夫曼作为格陵兰驻美国代表,由他出面试探美国人能对保护格陵兰给出什么条件。最早美国方面保证:只要格陵兰为美国提供舰船的优先通行权、冰晶石的优先进口权就可以得到美国的保护,在战争中保持独立。此时美国尚未对轴心国宣战,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立国家,又有强盛的常备武力,显然是最优选择。就这样丹麦本土沦陷还不到一个月的1940年5月初美国就成为了格陵兰的非正式宗主国。此后美国对格陵兰的控制程度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