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苜蓿,又称野苜宿,通常是呈开展的株丛,但也有直立的,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苜蓿分枝能力极强,喜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比较耐寒。但黄花苜蓿种植需要掌握很多技巧,而如何正确进行间作和混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间作与混播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黄花苜蓿的产量,所以为了保证黄花苜蓿丰产,就要合理、有效进行间作和混播。接着本文将从两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黄花苜蓿间作与混播的技巧。
- 一、间作与混播的优点
- 二、间作与混播的主要方式

① 扩大播种面积,开辟新的肥源
在种植黄花苜蓿中实行间作或混播,可经济利用地力,扩大其稳肥的播种面积,解决黄花苜蓿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既可增产黄花苜蓿与其他作物,又可开辟新的肥源,解决后作所需肥料,并提供了部分饲料。如在春季2-3月间在麦田、油菜田中套种,对麦和油菜的产量不受影响,每亩可增收黄花苜蓿500-600斤,最多可增收1000多斤。
②调剂秋收冬种中劳力上的不足
秋收冬种时经常会遇到劳力不足的情况,特别是连续耕作的情况。如近年来浙南地区间作稻改为连作稻,苏南地区的中稻改为晚稻,以及晚稻收获期的推迟,因此晚稻收获后再播种黄花苜蓿则季节已晚,致使产量降低。采用间作办法,可于晚稻未收获前即行种黄花苜蓿,延长了黄花苜蓿的生青期。这样既可提高黄花苜蓿的产量,又可避免秋收和冬种在同一时间内劳力上的紧张,使秋收冬种能按时完成。

③增加单位产量
黄花苜蓿植株较矮,而麦类、油菜的植株较高,两者的植株所占的空间较小(只有油菜在后期稍受影响),间作或混播还能扩大营养面积,从而增加单位产量。由于增加了绿肥,使后作也适当地增加产量,同时由于麦类、油菜植株的遮护,可减轻遭受冻害程度。据调查,当时气温低达-8℃,与油菜混播的较单播的生长比较茁壮。
④增加经济收益
采用间作与混播的方法,既增加单位产量,又能使绝对成本和相对的成本降低。
据研究结果显示,江苏黄花苜蓿与麦间作的全年收盆,较南通市郊区麦类单作的全年纯收盆增加24%,成本降低40%。江苏常熟县塘桥区大麦蚕豆与黄花苜蓿混播的净收盆,较单种小麦的增加108.7%,较单种黄花苜蓿的增加274.4%,成本降低45%。
此外采用混播的方法作为绿肥用的,亦可解决当前黄花苜蓿缺种的困难,并可利用不同作物的分解速度,对后作有供给养分的作用,使后作不致遭到因前期肥料过多而猛长,后期又有脱肥等不良现象,从而获得高额产量。

- 间作方式
目前黄花苜蓿与其他作物间作还是比较多的,如有黄花苜蓿与小麦间作,黄花苜蓿与油菜间作,黄花苜蓿与大麦、蚕豆间作等,这些都是有利于黄花苜蓿与其他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要注意其间作技巧,才能有助于提高黄花苜蓿与其他作物的产量。
1、黄花苜蓿与大麦(米大麦)间作
以浙江黄岩、温岭和江苏南通、如东等地的间作方式为例:黄岩县的草(黄花苜蓿)麦(米大麦)间作方式有四种:
① 畦边草、中间麦;
②畦边麦、中间草;
③一行草、一行麦;
④牛畦麦、牛畦草。
★间作方法
一般畦宽4.5-5尺,沟宽1-1.5尺,用点播。麦的行株距为6*7寸或6*8寸最多,而“一行麦、一行草”麦的行株距为6*24寸到8*15寸;黄花苜蓿的行株距为6*12寸到8*12寸,亦有10*6寸的。
据了解,温岭县的间作方式,畦两边各种一行黄花苜蓿,麦的行距为7.5-8.5寸,株距为4-4.5寸,黄花苜蓿的株距为8-9寸。在排水良好地区,采用宽畦间作方式,即一行黄花苜蓿,一行大麦;次年在麦行中套种棉花。而在其他地区水稻田中套种黄花蓿苜,水稻收成后,至霜降用犁开漫沟播种米麦或大麦,麦行播幅7寸左右,一畦种一行麦,或隔畦种二行麦,黄花苜蓿则种满畦。
黄花苜蓿除在第一年必须播种外,其后每年利用其上半年落地的老熟种子,在秋后萌芽让其自生,每年只播种大麦或米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