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遮普地区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数千年前就形成了高度的文明。它位于阿富汗高原和恒河平原之间,横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是中亚地区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必经之地。从雅利安人开始,一代代异族通过这里开启了占领印度的征途,当地人民也经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旁遮普人就是在战争、误解、剥削中成长,也养成了尚武、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
旁遮普位于印度古文明的核心区
萌芽1.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影响下诞生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企图占领印度次大陆,旁遮普成为他们前进的跳板。阿拉伯人的军事占领是短暂的,他们带来的伊斯兰教却将在这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随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伊朗人多次占领这一地区,进一步强化了此地的伊斯兰化进程。在当时社会、民族大背景下,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优点被充分整合,最终形成了独立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外的宗教——锡克教。
锡克教符号
2.从温和派到独立派
锡克教的教主被称为“古鲁”,第一代“古鲁”那纳克在旁遮普甚至整个印度次大陆都具有巨大影响力。1499年,他在“得到神的启示之后”创建了锡克教,在印度次大陆各地和中亚、中东等伊斯兰教地区进行宣传。1520年,他效仿波斯萨法维教团,创造了卡尔萨教团。他在创教初期得到了莫卧儿帝国阿巴克大帝的支持,但是随着卡尔萨教团的强大,锡克教开始受到莫卧儿帝国的猜忌,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卡尔萨教团最终成为反抗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军事政治工具。
那纳克
1699年,锡克教第十代也是最后一代“古鲁”戈宾德·辛格宣布锡克教从形式和内容上彻底脱离印度教,他摒弃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提倡人人平等,建立了军事机构、将手中的最高权力转移给了卡尔萨教团、确定了传统服饰及象征意义,在强调民族独立性的同时,以旁遮普为中心积极拓展民族生存空间。而信仰锡克教,接受锡克教信仰和行为习惯的旁遮普人,成为了锡克族的核心力量,一个强大的锡克帝国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