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泰戈尔曾直言不讳地说道:“印度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言辞中满是无奈。泰戈尔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属印度时期,强大的英帝国既殖民了印度,也促成了印度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印度颇有塞翁失马的意味。
印度社会结构特殊而复杂,除了为人诟病的种姓制度,共有一百多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位于印度西北旁遮普地区的锡克人,是特点鲜明一个群体。
旁遮普邦
对于锡克人来说,最为重视和引以为豪的也许就是他们的宗教,所独创的锡克教,区别于印度最大两个教派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末的莫卧尔王朝,由于该王朝上层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却深植于广大民众中,因此在二者汇聚和碰撞过程中,锡克教应运而生。
“锡克”是梵文,意即门徒,宗教领袖地位崇高,被尊为“上师”。锡克教提倡教众平等友爱,区别于印度教等级森严的种姓制,而且反对其他宗教排斥异教、歧视妇女等教规,因而受到低种姓阶层的拥护。在旁遮普和印度河流域,锡克教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并流传甚广。
锡克人特点十分明显,男子名字里有“辛格”,意即雄狮,女子名字中有“考尔”,意为公主。男子习惯于船形包头,头巾长达十余米,随身携带“五宝”,即木梳、短裤、手镯、短刀、头发。这些物件各有内涵,比如短裤提醒对婚姻的忠贞;手镯警示管住手不要干坏事;短刀用于反抗恶势力。
锡克人高大勇武,不畏强权,包头这个习俗就颇有来历,信奉伊斯兰教的外族进入印度后,为和被征服者示以区别,禁止他们包头,倔强的锡克族人却全体包头表达抗议。
由于锡克人善战尚武,在印度军队中占比相当高。英国殖民过程中,由于军队主力远在清朝和阿富汗作战,便从骁勇的锡克族人中招募十万军队,凭借着锡克军团,从南到北征服了整个印度。
即使在现代,锡克士兵占比印军10%以上,军官占比达20%,中高级军官中比例更高。要知道锡克人口总数2000万,仅占全印人口2%左右。除了尚武,锡克人还十分重视教育,因此他们在印度处于一个不错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