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北京301医院消化科的李闻医生,欢迎来到医身学堂的《老胃病癌前病变干预指南》课程。
上一讲我们讲了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不完全性肠化生,癌变的风险较高,要密切关注。今天我们开始课程的第九讲,这一讲,我们主要来谈谈我们家庭常用的胃药有哪些,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胃药有哪几种类型,平常所说的胃药主要是指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等四种不同类型的胃药。
1.抗酸药
首先来谈一谈抗酸药。抗酸药是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药物,它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后能快速中和胃酸,从而减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发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所以,这类药物缓解症状的作用迅速,适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的灼烧感,解除轻症或间歇发作的反酸烧心症状。
早年应用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铝碳酸镁(胃达喜)、碳酸钙等,大多都口感欠佳。现在已经把这些抗酸药制成复合剂,比如胃得乐、胃必治、乐得胃等等。
首先,认识三种抗酸药
今天给你介绍几种抗酸药:
第一种,碳酸氢钠(小苏打)。口服后会与盐酸起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胃内发挥中和胃酸作用的时间较短,若要保持较高的胃液pH值,必须反复多次服用。但碳酸氢钠连用不能超过7天,如果大剂量反复服用,容易引起钠潴留和碱中毒。
第二种,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片及氢氧化铝凝胶是一种弱碱,中和胃酸的作用并不太强。但是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便秘,甚至引起肠梗阻。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骨质疏松。
第三种,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性胃液中。它中和胃酸的作用比氢氧化铝强,但容易导致腹泻、便秘等,肾功能不全以及血透患者禁用。
其次,明确抗酸药疗效和服用要点
那抗酸药的效果怎样呢,服用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影响抗酸药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中和胃酸的能力越强,疗效越好;胃酸分泌的速率越慢,疗效越好;胃酸排空的速度越慢,疗效越好,因为如果药物还没发挥作用就随胃内容物排入肠道,效果就不好。延长药物在胃里作用的时间很重要,所以为了达到持续中和胃酸的目的,应该增加投药的频率,而不是单纯地增加药物的剂量。
另外,抗酸药与促胃动力的药物联用,会减少抗酸药在胃内的作用时间,疗效会减弱。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以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抗溃疡治疗时,为使溃疡完全愈合,愈合的时间一般需要8周,但在溃疡完全愈合以前,症状就早已经消失了,所以不应该以症状消失作为停止抗酸治疗的标准。否则,症状会迅速重现,原有溃疡会发生恶化,因此抗酸治疗的时间不应少于3个月。由于目前有很好的抑酸药,抗酸药的应用就比较少了。
我们一般要在什么时间服用抗酸药呢?
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或者胃痛发作时服用。比如碳酸氢钠要在餐前服用,但一些复方制剂可以在饭后1-2小时后服用,因为此时胃内容物将近排空,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再比如铝镁加混悬液,要在餐后1-2小时或者睡前服用,胃得乐在餐后嚼碎服用,铝碳酸镁也是在餐后1-2小时或者睡前咀嚼服用。
最后,识别抗酸药的不良反应
说到一类药,就要弄清楚它的不良反应。
含铝的抗酸药长期使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血铝升高、磷吸收障碍等。含镁的抗酸药可以引起腹泻,而且碳酸氢钠中和胃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引起腹胀、嗳气,从而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所以不建议长期使用抗酸药物。
刚刚聊了第一类胃药——抗酸药,这类药虽然还在应用,但因为有了第二类抑酸药,而且疗效更强,所以第二类的抑酸药应用越来越多。
2.抑制胃酸药
抑酸药这类药物主要是降低胃酸的分泌。它吸收后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起效虽然没有抗酸药物迅速,但是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胃酸降低明显。它主要包括两种药物。
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
它是目前治疗各种酸相关疾病最有效、作用最强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目前是胃酸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的一线药物。这类药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都是PPI。
这类药是怎么起作用的呢?PPI药物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强有力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其抑制胃酸的作用强而持久,同时可以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
质子泵抑制剂不耐酸,容易在酸性环境中被降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口服剂型多采用胶囊剂、肠溶片等,避开胃酸的破坏。
而且其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所以在晨起或者睡前空腹状态下服用最佳。必要时可以在晨起和睡前各服用一次。
长期不规律的服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增加骨折、低镁血症的风险。服用某些 PPI 会降低氯吡格雷的疗效,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导致铁和维生素 B12 缺乏,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 B12 缺乏症。这是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第二种:H2受体拮抗剂(H2RA)
它是一类通过阻断胃壁细胞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时对胃泌素和M受体激动剂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主要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以及新上市的乙溴替丁和米吩替丁,多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道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引起出血的治疗。相比前面介绍的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要弱得多。
一般什么时间服用此类药最好呢?因为这类药物对胃黏膜没有明显的刺激,吸收利用也基本不受胃内容物的影响,所以一般规定在睡前或餐后服用。
你可能关心H2受体拮抗剂有没有不良反应。其实它是比较安全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年龄大,伴有肾功能疾病和其他疾病时,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有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和便秘等。
3.黏膜保护药
第三类胃药就是黏膜保护药。这类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和途径,加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在胃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常用药包括硫糖铝、铋剂等,临床用来治疗消化性溃疡等。接下来给你介绍常用的两种胃黏膜保护药。
第一种:硫糖铝
硫糖铝是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药,在酸性环境下,硫糖铝可以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复合离子聚合成不溶性的带负电荷的胶体,能和溃疡面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它还具有吸附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的作用,所以可以用来治疗慢性胃炎等。硫糖铝对食管黏膜也有保护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等。
这类药有没有不良反应呢?硫糖铝毒性低,不良反应很少出现。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便秘,偶尔有恶心、腰痛等症状。
第二种:铋剂
铋剂可以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沉淀,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在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同时具有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黏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2 (PGE2)的作用,从而起到黏膜保护的作用。
前面讲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其中就要用到铋剂,它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Hp产生的蛋白酶、尿激酶和磷脂酶,能增加抗菌药物的根治率。目前最常用的铋剂是胶体果胶铋、枸椽酸铋钾和次水杨酸铋等。
好,今天就到这里了。这一讲我们主要讲了胃病常用的三类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下一讲我们继续讲第四种胃药——促胃动力药,以及合理用药的原则等。
点击下方专栏即可试听或阅读课程~
记得多多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哦,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