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术是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导引包括“导气”和“引体”两个方面,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狭义的导引一般指“屈伸之法”、“俯仰之术”,即人的肢体运动; 而广义的导引 除肢体运动外,还包括呼吸运动( 即吐纳法或行气) ,单纯的呼吸运动也可以称做行气导引。自我按摩也是广义导引术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导引比较合适的定义是“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进行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和自我按摩,以防病保健的方法”。中国三大古典导引术系统包括: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这三大导引术与道教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导引术起源于上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此段文字说明呼吸吐纳和熊经鸟伸等活动是导引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养形、益寿等。
传统导引术的最早专著当推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引书》。
其中“引”是导引之简称,恰如王冰注《素问•血气形志篇》:“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故《引书》即导引之书。从该书内容看,其中有论述四季饮食起居、房事等养生理法,还有六十余种导引术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四十多种病症的导引对治方法等,涉及内、外、眼、耳、鼻、口腔、精神病等多科。
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术的共同源头是什么?
导引术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华佗的五禽戏,最古老的文献,莫过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术。流传最广的,则莫过于八段锦,那么,他们的共同源头又是什么?
华佗曾言“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鴟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华佗眼中,导引术,是仙人教给人们的保持身体健康的办法,但是,仙人大家没有见到,如何让大家模仿和学习?
后来华佗就想到这些动作,和大家见到的一些动物的举动相近,可以用五种动物的举动来加以模仿。
简单来说,是先有仙人的动作,然后,华佗为了让这些举动形象些,便在讲授时说,我们可以参考这五种动物的举动,来理解和复原这些动作。
但后世把这个弄反了,觉得是人类在向五禽学习,才有了五禽戏,于是在练习时尽力模仿五禽,仿佛模仿得越像,就练得越到位。把“五禽”误当成了根基,所以动作还原和设计越来越复杂,实用性反受限制。
而在华佗的本意中,仙者的导引术才是根基,五禽之戏只是喻指,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识记。
那么,华佗所言的导引术,又源于何处?
上文又说,“导引”一词,最早源于先秦典籍《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我们在《庄子》中,看到了相近的内容和描述,两个内容几近一致的重复,庄子言说,这导引术,是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这样愿身健长寿的人所喜欢的。
其中,这里面说导引之士,是古代的术士,即华佗眼中的仙者。
五禽戏传开后,很多人以五禽为基,进行练习和传播,变得不但复杂,而且不得要领。百年之后,针对人们练习导引术走偏的现象,东晋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医药家葛洪,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抱朴子,则提出了纠正和批评。他在《抱朴子 别旨》中说:“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便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蠋,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很多人一直认为,导引术,是古代人强身健体的动作,却不知其有消病的功效。
导引是导气引体,現在很多人已经把导引做成瑜伽运动,形式错了,神韵也不对,导气也没有,所以就失去了导引能治病的功效。真正的道家正统导引术治病效果是立竿见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