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洁净笔直的街巷,一座座统一规划的院落,一面面传承善美的文化墙……这是记者8月1日在新乐市东安家庄村看到的情形。作为省级美丽乡村,支撑它的是遵规守约的朴实父老乡亲、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的党员队伍和传承善美的文明乡风。
村里能有现在的好光景全凭乡亲觉悟高
8月1日,记者走进东安家庄村,映入眼帘的是水泥浇筑的大街小巷,坐北朝南的院落,整齐划一。
村民王集中说,每家每户的院落都是宽12.5米、长20米,平房高不过3.3米,这是他们村的村规,延续了20多年,从来没听说过有哪家破这个规矩。
“这个规矩可是俺们村争取美丽乡村的好‘底子’。”王集中说,这两年村里不仅铺设了污水管道、连茅圈改成了水冲厕,就连天然气也入了户。他告诉记者,东安家庄村这些年变化确实很大,坑坑洼洼的土路全都修成了水泥路,还被评为了省级美丽乡村。如今,村里年轻人找对象,都比以前容易了,三里五乡的人们都争着跟他们村结成儿女亲家。
一项村规民约,能够20年坚持下来,靠的是什么呢?东安家庄村支书兼村主任王金瑞说,他们村规划得好,有些外村人说是因为乡亲违约后会受处罚,其实处罚只是个形式,真正靠的还是1949口父老乡亲的觉悟。
“我们村宋朝建庄,历史积淀深厚,民风淳朴。几十年来,涉及村庄的大小事,只要村里集体讨论后定了调子,乡亲们都能做到遵规守约。”王金瑞说,正是淳朴的父老乡亲,才有了他们村现在的美丽场景。
2014年搞美丽乡村建设,在上级建设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村两委一发动,乡亲们自筹了200多万元,铺设了地下管道8380米,实现了与新乐城区地下污水管网对接,还硬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打了一眼深水井,实现全村24小时安全供水。
村支书看到街上有垃圾也会捡起来
王集中的老伴张荣娥说,村里的卫生环境之所以维持得好,全靠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带头带得好。“俺这话儿一点不夸张,村里*王金瑞只要看到街头有杂物也会照样捡。”张荣娥说,当干部的都这样干,老百姓更不能掉链子,所以争着扫大街是常有的事儿。
在村委会的村民服务站,工作人员梁玲格正在给村民王志辉开户籍证明。“原来在村里开了证明,还要管公章的干部去盖章,一来二去要跑好几趟,现在有了村民服务站,往这一站啥都解决了,真方便!”70岁的王志辉竖着大拇指说,千万别小看这个服务站,让乡亲们省了不少劲儿,社保、农村医疗原来要去城里取卡,现在服务站都能帮着代办、代领。
记者了解到,王金瑞从1988年8月担任村支书兼村长至今已有29年。这些年来,在王金瑞带领下的村两委一班人,修路、打井、引天然气,干下了数不尽的惠民工程。
村党支部副*李国会说,村里搞三清一拆、天然气入户等工程,都是村两委讨论通过后,党员大会再讨论,然后找村民代表商议,所有人都没了异议,他们还要在广场上开全体村民大会。事事想着老百姓,处处做到公开、透明,乡亲们自然会支持。
丧事烟不能超过5元酒不能超过10元
村民韩永格一家人,前些年一直住在新乐市区,去年却从城里搬回了东安家庄。
“天然气入了户,厨房里没了呛鼻的油烟味,连茅圈改成了水冲厕所,污水进了市政管网,老家跟城里没了区别,就搬了回来。”正在厨房做饭的韩永格说,除了眼前看得到的变化,他们搬回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留恋村里淳朴的好风气。
东安家庄村有110块文化墙,那里不仅有东安家庄村的公共文明公约和一些倡导文明的宣传画,还有村民善行功德榜,比如孝老爱亲“好儿媳”赵令芬、文明引路人袁秀菊等。
在乡亲眼中,他们村的文明乡风远远不止文化墙上的内容。“俺们村很早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红白事都有统一的标准。拿办丧事来说,桌上几盘菜有要求,就连烟酒也有限制,烟不超过5元、酒不能超过10元。另外,俺们村倡导提前尽孝,老人去世后一般都是当天火化、当天下葬,特殊情况最晚也不能超过第二天。”王金瑞说,这样一来,攀比的风气不见了,省下来的钱能孝敬健在老人,也可以用来培养下一代。
“在东安家庄村,只要定下来的规矩,我们党员干部肯定会第一个带头。”王金瑞说,就拿办丧事从简,谁都不愿意开这个头,最后还是党员干部开了头,如今节俭办事的好风气慢慢地形成了,三里五乡的人们都给他们村竖大拇指。
除了移风易俗外,东安家庄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传承孝老爱亲的文明乡风。“前不久的母亲节,我们村里举办了‘孝心饺子宴’,老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还享受着儿孙现场洗脚,孝道在无形中得到了传承。”王金瑞说,今后他们村将以类似活动为载体,传承善美之风,引领村庄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