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31 02:20:4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1)

宗教起源的根、根源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主要有自然、认识、社会三大根源。

当今世界上,有五大宗教,其中起源最早、影响深远的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因此,以我们最熟悉的本土宗教道教为主要探讨对象,探寻宗教的起源以及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心理学视角看,心理学的规律昭示我们,人们内心的诸多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心态失衡造成的;人的心态失衡,是造成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人的正常原生态心理,往往是处于稳定而平衡状态的,诸如,爱与恨、好和坏、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生与死,人类这些具体的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往往都是平衡的,这样,人的心态往往是风平浪静乃至心如止水,犹如一处安静的港湾,这就是大多数正常人的原心态。否则,一旦人的心态失衡,内心就会失去平静,风生水起乃至风急浪高。

当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江河作恶多端时,人们对这种自然的异己的力量产生厌恶、恐惧心理,憎恨自然的异己的力量的残暴,恐惧自然的异己的力量造成的灾难,“爱与恨”、“生与死”的心态就会失衡,人们就会寻求超自然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诸如,当山川江河肆意泛滥时,大禹开山劈石、疏导江河,整治山洪爆发、江河泛滥,为了感恩大禹治水的无上功德,大禹就被神化而尊为治水之神;当古时候十个太阳同出、烧焦庄家草木、百姓无食而痛苦不堪时,后羿射日,只留下一个太阳照耀人间,人们感恩后羿而同样尊其为神。就这样,人们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拯救世界,神仙崇拜,神学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就诞生了。人们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使人们对它顶礼膜拜,进而把自然力人格化为神灵而加以崇拜,于是最初的神产生了,这就是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之一,最早的原始宗教根植于自然,也就是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自然根源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根源,是自然宗教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2)

当人们对自然的异己的力量产生厌恶、恐惧心理时,“爱与恨”、“生与死”的心态就会失衡,自然就会寻求超自然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好和坏、美与丑”的心态也会跟着失衡,总是片面的往好的一方面想,幻想好与美的东西出现,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并依赖于经验,在心理上产生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容易将感觉、幻觉甚至错觉当成超自然的力量,因此会形成“灵魂不死、鬼神常在”等意识;诚如马克思所指出宗教“从一开始就是产生于实际存在的生产力的超验的意识”。这就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它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根源,在思维层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歪曲的、错误的反映。像道教产生的远古时代,就蒙上了神的色彩,《山海经》就记载了远古时代的神仙境界,人们崇拜神仙;黄帝访仙问道,龙去鼎湖,得道成仙。这些,都是人们崇拜神仙,希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幻想,超自然力量的神仙总是在人们心里产生幻觉、幻想,久而久之,就形成强烈的意识或信仰,这就成了道教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根源。再看看外来宗教的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我们就知道认识根源对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多么重要:

①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统称,它于公元一世纪发源于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它的建立是对耶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的神化,“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耶稣将自己封为上帝之子,通过对耶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的神化,塑造了一个救世主形象;而当人们对自然的异己的力量产生恐惧心理、恐惧自然的异己的力量造成的灾难时,容易将感觉、幻觉甚至错觉当成超自然的力量,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就是上帝救世主;于是,人们需要一个超自然的力量的神来保护自己,同时也希望它庇佑自己过上美好生活,于是上帝救世主就应运而生。这种认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意识或信仰,最后便形成基督教信仰,这便是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根源。可是,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而是人们通过感觉、幻觉甚至错觉这种认识在自己心中安了一个上帝救世主,正如费尔巴哈所指出的“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就像《国际歌》所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②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由默罕默德所创立的一个神教,奉安拉为唯一的宇宙之神、唯一真主,而默罕默德则是安拉的使者,“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其中信后世、信前定两大信仰,非常厉害,将人们的信仰永远绑架在伊斯兰教这架马车上。它告诫人们,今生一切,前世已定,安拉预先安排好,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只有通过虔诚地向安拉祈祷,真主才会使其结果发生变化;修好今生,迎接末日,复活时候,一切生命奉安拉的命令而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今生后世,安拉已定,人们唯有顺从真主的意愿,虔诚地向安拉祈祷,希望真主给予好的安排……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深刻的认识根源,这种认识,一旦根深蒂固、刻骨铭心,就会成为伊斯兰教的忠实信徒。

③释迦牟尼苦行修道,最早的时候,不饮不食,饿得前胸贴后背,一日倒在河边,还在冥思苦想如何苦行修道。忽然,他看到尼连河上漂来一个竹排,竹排上琴师正在教调弟子,琴师说,琴弦调得太紧容易断,太松则弹也不出音,松紧适度、恰到好处,才能弹出美妙旋律。释迦牟尼忽然顿悟,原来自己正堕入两边极端,难辨实相而心生烦恼;原来修行也不能走极端,极端苦行与过于行乐,根本难以悟道,绝非解脱的根本,不堕极端,择中而行,才是开悟的关键。从而悟得中道的真正力量,苦行修道也应该守住中道,择中而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从此,“中道”思想始终贯穿于释迦牟尼一生的传教实践和说教教义、思想理论之中。他针对印度当时存在的贪著欲乐(婆罗门)和强调苦行(沙门)这两种风尚,指出无论是纵欲还是苦行都无法达到证道的目的,诚如他所说“诸比丘!世有二边,出家者不应亲近。何等为二?于诸欲爱欲贪著事,是下劣,卑贱,凡夫所行而非圣贤,无义相应。自烦苦事,是事非圣贤法,无义相应。如来舍此二边,依中道而现等觉,眼生,智生,寂静,证智,正觉,涅槃所资”,因此,释迦牟尼一生的说教,始终贯穿着“中道”的法理。以“缘起法”为例,《杂阿含经》将中道定义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减故彼减”,“中道”就是一种力图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从而创建超越差别、圆融统一的理论机制。释迦牟尼对婆罗门教等传统思想作出了扬弃,吸收了婆罗门教原来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而成佛——觉悟者,提出了“众生平等”说,创立了佛教,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正是“中道”。正是释迦牟尼的幡然悔悟,认识到“中道”的无限力量,才能创立佛教,并将其贯穿于佛教发展的全过程,其弟子将其说教、思想理论编撰成书,以便世代传承,以至于几百年后龙树还著书立说《中论》,让佛教广泛流传于中国、泰国等亚洲各地,这都是宗教的认识根源对佛教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释迦牟尼与孔子,都出生在2500年前后,差不多是同时代的圣人,释迦牟尼的“中道”,孔子的“中庸”,两种思想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巧合的是,两个圣人的后继者,龙树著《中论》,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历史竟然是如此巧妙地巧合。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3)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群体促进心理”原理告诉我们:个人在群体中变得胆大起来,做出了独处时不敢做的事情。因为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个体把群体看做是强大的后盾,在群体中无形地得到了一种支持力量。群体促进心理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群体成员必须服从本群体的规则,热爱自己的群体,为群体的利益服务,而不能成为群体的越轨分子;二是个人与群体认同,并希望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成为个人利益的维护者。群体,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一个社会,由无数的个体构成。个人加入群体,是为了寻求群体的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保护。当社会动荡,个人的物质无法保障,生活难以为继,精神上就会寻求寄托,比方说寻求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神的庇佑,而宗教往往信仰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神,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加入自己信仰的宗教体系。这就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宗教的产生,除了自然力量之外,社会力量也逐渐发挥了作用,例如在阶级社会,“被剥削阶级在跟剥削者斗争时的软弱无力,必然会产生对优美的来世生活的信仰,正如野蛮人在跟大自然斗争时的软弱无力会产生对上帝、魔鬼、奇迹等的信仰一样”。当人们遭受社会苦难、无法摆脱社会苦难的时候,就会把苦难的原因归结为神灵的安排,从而幻想通过对神灵的祈祷和膜拜获得解脱或来世的幸福。因此,宗教组织的诞生,往往伴随着社会剧烈动荡抑或政权更替时期,像道教的诞生,为什么老子著《道德经》已为道教做了思想理论准备,而偏偏要到东汉末年才诞生了道教组织呢?个中缘由,一目了然。再看看佛教的起源和诞生的印度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更清楚社会根源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根源,表现出阶级社会人们对社会异己力量的尊崇和敬畏。

说起佛教的起源,追根溯源,公元前5~6世纪,印度经济不断发展,工商业主功不可没,其财富和势力也日益增加,而这些人中,刹帝利种姓和吠舍种姓者不乏其人,随着势力的此长彼消,他们对婆罗门至上的旧种姓制度开始不满,婆罗门种姓的专横、腐化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因此,出现了对抗、批评婆罗门教的新宗教思潮,即沙门思潮。在沙门思潮中,有一位年轻的弄潮儿,那就是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他也接受了沙门思潮。相传,释迦牟尼年轻时,深感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合理,上层种姓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层种姓,社会矛盾十分复杂而尖锐,下层社会深受生老病死之苦。于是,他29岁时出家修道,被尊称佛陀即觉悟者,简称佛;35岁时修成正果,得道成佛,释迦牟尼为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神创说,决心建立一种新宗教——佛教。新佛教它吸收了原来婆罗门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而成佛——觉悟者,提出了“众生平等”说。新创立的佛教,获得广泛特别是贫苦人的支持,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佛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就根深蒂固,佛教才能得以顺利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指出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只有到现实社会中才能找到宗教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4)

宗教之根与宗教信仰有何内在联系?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没有自主意识的意识形态,强调宗教根源“完全经验”的本性。马克思指出,宗教“从一开始就是产生于实际存在的生产力的超验的意识”,“在不同时代所采取的不同形式,不是‘宗教精神的自我规定’和‘它的继续发展’,而是受完全经验的原因、丝毫不受宗教精神影响的原因所制构的”。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宗教是作为一种以人的存在状况为反映对象的社会意识。马克思认为,宗教“从一开始就是产生于实际存在的生产力的超验的意识”,强调宗教根源的“完全经验的”的本性。那么,宗教根植于实际存在的生产力的超验的意识,宗教的本性就是“完全经验”的意识,是一种没有自主意识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自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自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宗教信仰的本质是相同的。

那么,宗教信仰的本质是什么呢?①从人性出发,宗教就是一种信仰。只要是人,就都会有原发性信仰,“追求什么,希望自己要干什么;讨厌什么,希望自己不干什么”,这就是人的原发性、本能性的价值观。依据“群体认同心理”的原理,当有一个宗教领袖人物创建一个特定的宗教价值观体系时,有不同价值观、信仰的人,自然就会各认同自己宗教价值观,团结在各自的宗教领袖周围,形成各自的宗教体系。所以,宗教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没有自主意识的意识形态。②从价值观角度看,宗教信仰,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深深融入人们意识的精神崇拜、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体系;相信这个价值观体系的人群,都会按照这个价值观体系的要求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严格自我约束,也会在这个群体内,按照这个价值观体系的要求相互约束。诸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等,都是这样的。从本质上讲,不同的宗教信仰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各自的价值观不同。③从道德的视角看,宗教信仰,实质上是个人的自我道德约束,群体中个体相互约束、相互促进,即“群体促进心理”的具体体现。无论哪种宗教,从本质上讲,底层个体都是个人的自我道德约束;在共同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个人自我道德约束上升为“群体认同心理”和群体道德约束——宗教信仰。诸如,赞同释迦牟尼价值观体系的人群构成了现在的佛教,赞同穆罕默德理论的人群构成了伊斯兰教,赞同耶稣理论的人群构成了基督教。④宗教是一个具有众多固定的教徒包括宗教意识、情感、行为、制度这四要素相结合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外部力量的一种反应,不同宗教体系,不同价值观认同,不同道德准则约束,实际上就是不同宗教群体对外部力量的各自本质反映。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那么,宗教之根与宗教信仰有何内在联系呢?宗教之宗教信仰,则是宗教之根的灵魂,没有信仰的宗教,就犹如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宗教信仰就是宗教之根。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5)

宗教之根在哪里?

宗教之祖师、祖庭、圣地、组织,是宗教之根的土壤;宗教之教义、礼仪、理论、思想,是宗教之根的养分;宗教之宗教信仰,则是宗教之根的灵魂,没有信仰的宗教,就犹如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一具行尸走肉,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更不可能有大造化。

宗教文化是什么呢?宗教文化,就是以宗教为赖以生存条件的、凝聚宗教精神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从狭义上讲,宗教文化包括宗教教义、礼仪、理论、思想、信仰;从广义上讲,宗教文化也包括宗教之祖师、祖庭、圣地、组织。总之,宗教文化,就是宗教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精神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念。比方说,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以基督教为其存在基础和凝聚精神的文化形态,包括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精神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念。

宗教文化,就是宗教的广阔天地,而宗教之根,只有根植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根深叶茂,木秀于林。

三大宗教起源,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6)

栏目热文

三大宗教的起源及演变(三大宗教的起源时间顺序)

三大宗教的起源及演变(三大宗教的起源时间顺序)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历史渊源,与之对应的犹太人、以色列人、阿拉伯人的发展:,...

2022-10-31 02:18:28查看全文 >>

回族人的习俗和禁忌(回族女人跟汉族女人有区别吗)

回族人的习俗和禁忌(回族女人跟汉族女人有区别吗)

“回回”一词最早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人雅《黑鞑事略》中出现。其先民在唐宋时被称为“蕃客”或“大食人”,元明以来...

2022-10-31 01:53:52查看全文 >>

伊斯兰教创始人(回民不吃七种东西)

伊斯兰教创始人(回民不吃七种东西)

大家好,我是叨客,今天我们简单讲一讲犹太教和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的联系和区别。从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叫做耶和华,白胡子老头觉...

2022-10-31 01:58:43查看全文 >>

回族人的十大禁忌(回族夫妻同居的十大禁忌)

回族人的十大禁忌(回族夫妻同居的十大禁忌)

宗教文化我们都知道回族不吃猪肉,也知道这是他们宗教信仰约束的,即伊斯兰教。但其实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除了猪肉,他们还有...

2022-10-31 02:08:09查看全文 >>

犹太教与三大宗教的关系(犹太人聪明的原因)

犹太教与三大宗教的关系(犹太人聪明的原因)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一神教”。为了简单清晰地讲清这三教是怎么回事,本文将不采用常用的叙述模式,而采用...

2022-10-31 02:24:28查看全文 >>

回族夫妻禁忌(娶回族老婆真实感受)

回族夫妻禁忌(娶回族老婆真实感受)

在我看来只要是家庭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夫妻之间,家庭之中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来平衡关系,和睦家庭。我们是回汉婚姻,民族不...

2022-10-31 02:20:11查看全文 >>

回族和维吾尔族区别(回族人的真正来历)

回族和维吾尔族区别(回族人的真正来历)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基本情况及信仰一、维吾尔族的基本情况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一般认为其...

2022-10-31 02:06:40查看全文 >>

犹太教与三大宗教的关系图(犹太教四个教派)

犹太教与三大宗教的关系图(犹太教四个教派)

从世界历史来看,从人类产生之日起,其实就有了宗教。很多宗教甚至非常古老,生命力超强,为此很多宗教甚至成为世界性宗教,最典...

2022-10-31 02:03:40查看全文 >>

宗教起源的先后顺序(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

宗教起源的先后顺序(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

在西藏地区的人们信奉的佛教与内地熟悉的佛教有些区别,唐僧四人西天求取佛教,主要就是大乘佛法,也就是藏族佛教。初次了解藏族...

2022-10-31 02:17:40查看全文 >>

伊斯兰教简介(穆罕默德的预言)

伊斯兰教简介(穆罕默德的预言)

一切的起源要从耶和华讲起,耶和华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宇宙创造者,是圣经中以色列人对造物主、最高主宰的称呼。创世故事耶和华创...

2022-10-31 02:14:5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