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点附近的东柳醪糟公司车间内,多名工人正在对包装做最后检测,其中不少人就是聚居点居民。“我们吸纳周边的贫困群众务工,分配在包装、罐装、烘干、清洁等岗位,总共有70多人。”东柳醪糟相关负责人说。
大竹县还鼓励企业在安置点附近建或租厂房修建工厂、吸纳贫困户就业,出台《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创业七条措施》,一公司看中了机会,在月华镇、石子镇和文星镇聚居点附近办起鞋面加工车间。
同为九银村聚居点居民的陈德金,此前常年在外务工,自2017年搬迁后就留在本地。在附近鞋厂做包装的他,每月收入20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既照顾了家里,还省去了租房子等开支。”
天宝村
如今,大竹县累计搬迁贫困群众5185户1.57万人,已建成农华村、天宝村等“双靠近、三融合”安置点65个,其中靠场镇服务业17个、靠经开区4个、靠乡村旅游业和农业特色产业25个,占安置点建设总数的70.8%,带动搬迁群众月均增收1400余元。
建园区兴产业
群众稳定增收
不止于吸纳聚居点贫困群众务工,东柳醪糟公司还获评“全国十大就业扶贫典型企业”——在大竹县的鼓励下,该公司在全县22个乡镇80个村建立优质糯稻基地17万亩,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采取统一送种子、统一培训、统一保护价收购、保优先就业、保二次返利的“三统两保”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贫困群众10万余人从事糯稻生产,增收致富。
这也是大竹县攻坚脱贫、发展产业的缩影。依据乡村土地资源,大竹县持续壮大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五个特色产业。
近期,在大竹县杨家镇的一处家庭农场,农场主杨瑞军正驾驶着苎麻收割机在基地里忙碌收割,“我种了 200 余亩,年产20吨,收入近 30 万元。”
大竹县约有一半的乡镇种植苎麻,占全国苎麻面积的40%,享有“中国苎麻之乡”的美誉。该县注重提升苎麻产量,先后向麻农推广了川苎8号、11号、16号等优质高产品种。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探索苎麻机械化收割模式,助推苎麻产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今年7月,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在大竹成立全国首个苎麻产业工作站,将提供苎麻从种植到收割、加工等全产业链的科学成果在大竹转化。
香椿则是大竹另一特色。该县种植规模达11万亩,每年3~4月,露地椿芽上市销售规模占全国同期的70%。今年该县联合天猫、京东、邮政、顺丰等10余家电商平台,并邀请本地同城配送电商平台美团、饿了么、乐送生鲜加盟,形成知名电商 本地电商的“网销航母”,进一步打通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