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北宋的封建制度是什么(北宋政治制度及特点)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14 21:19:55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众所周知,宋朝官制非常繁复,不容易搞清楚,本人就宋朝官制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资料来源:中国通史,宋辽金夏元史,宋史以及百度百科。若有错误,还请批评指正。

宋朝官制承袭唐制,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这里主要讲的是北宋。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说到这里我要先讲讲宋朝官与职的含义。宋官制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不是实职,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又称为“寄禄官”。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用来定他可以领取俸禄的多少,而职和差遣才有实际的权力。

例如尚书,侍郎,卿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

差遣是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又称“职事官”。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等字,例如知县、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

这里说一下,凡寄禄官(本官)高于职事官(差遣)一品者,叫做“行”;高于二品及以上者,叫做“判”;凡寄禄官(本官)低于职事官(差遣)一品者,叫做“守”;低于二品者叫做“试”;再低者叫做“权发遣”。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

至于“职”,一般指三馆(昭文馆(藏书)、史馆(修史)、集贤院(校书)和秘阁中的官职,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并非实有所掌。

馆阁学士,所选皆英俊,号为储才之地,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故宋代最重馆职。馆职最高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殿大学士。如果有三位宰相,则以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次相为监修国史,末相为集贤院大学士。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官制改革后,撤销馆职,另设秘书省职事官,自秘书监丞、著作郎以下,都称馆职。其他文臣兼带馆职,武臣带阁门宣赞舍人,则称“贴职”。

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不管本部的职事。《宋史·职官志一》说: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长此以往,冗官日益增多。但是,却有利于皇帝直接控制用人大权,他可以随时提拔官阶较低而有才能者担任要职,例如熙宁二年(1069),四十八岁的王安石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仅为正四品官;也可随时撤换无能之辈。

说完了这些就要说说宋朝中央官制了,第一等是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师,太尉司徒司空曰三公。自赵匡胤建宋以后,三师、三公之制虽承唐制保留下来,但授与大臣者为数并不多,尤其是太师一官,只以赵普与文彦博两人功高德厚方予特拜。但自蔡京擅政以后,拜三公者在宣和年间竟多达十八人。

《宋史·职官志》云: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然后是宰执,所谓“宰执”,即宰相与执政之统称。宋代的宰相称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职称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也称为“执政”,这是赵匡胤为牵制宰相而设置的。据李焘《长编》所记,宋太祖要给赵普设置一个副职,但想不出合适的名称,便问翰林学士陶榖:相“下宰一等有何官?”陶榖回答说,唐代曾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之称。于是便以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

徐度《却扫编》:国朝中书宰相,参知政事,多不过五员,两相则三参,三相则两参。

枢密院,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与中书号为“二府”。(《宋史.职官志二》)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主官为使(又称知院事),副官为副使(又称同知院事)。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宋朝一般用文臣主持的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实行以文制武,而三衙又各统一部分兵力,以便互相制约,其目的是为提高和巩固皇权,防止武夫兵变。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最早将全国分为十道,分属左﹑右计。后来废除,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案,分理事务。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改官制,三司使职掌归并于户部尚书。受宰相节制。(《宋史.职官志》云:元丰官制行,罢三司使,并归户部)。

宋朝至其初设官之意,则在集权中央,又为防专擅之弊,不惜颠倒而错综之,而实权所寄,则以中书主政,枢密主兵,三司理财。

除宰相之外,尚有“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宋史·职官志一》说,哲宗元佑中,置平章军国重事,以文彦博、吕公著相继任之。其位在宰相之上,专以处高德老臣,以示宠幸。

另外据宋制,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都称为使相,但不预闻政事。

元丰改制: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开始的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元丰改制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三省制度,置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不过,这三个官位只是虚设,从不授人。又仿照唐制,用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书省的职权;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的职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他们是正宰相。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消,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除此之外,中央还有一台,二院,三省,五监,六部,九寺。一台指御史台(又称乌台),掌纠察,主官为御史大夫,大夫极少除授,仍以御史中丞为长官。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台院以侍御史领之,殿院以殿中侍御史领之,察院以监察御史领之。

两院是指学士院和谏院,学士院内为翰林学士,谏院内为知谏院,共六人。《宋史.职官志》说:

国初虽置谏院,知院官凡六人,以司谏,正言充职。

三省是中书,门下,尚书。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一般不实授官职),以中书侍郎为副。(《宋史.职官志》说:令,国朝未尝真拜,以他官兼领者,止曹佾一人,余皆赠官)。

门下省长官为侍中(一般不实授官职),以门下侍郎为副。《宋史.职官志》说:侍中,国朝以秩高罕除。真拜侍中才五人)。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不授官职),以尚书左右仆射(或左右丞)为副。

五监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主官为判监事。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主官为判部事(元丰后改为尚书)。六部下辖二十四司。

九寺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宗正寺、司农寺、太府寺。主官为判寺事(元丰后改为卿)。

以上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

另外还有审官院,宋代选拔中下级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

接下来就简要说说宋朝地方上的官制,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即杯酒释兵权。太祖始削外权,命文臣往莅之,由是内外所授官,多非本职,惟以差遣为资历。外官则有亲民、厘务二等(《宋史.职官志、选举志》)。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厘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

地方机构宋初为两级,以州统县是也,则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别。节度州为三品,刺史州为五品。按宋制,州有四等:曰节度州,曰防御州,曰团练州,曰刺史州《廿二史考异》。知州多为文官,又诸州设通判,以为副官。下辖别驾,长史等。县令由中央选任,以杜专擅之弊。其后设置诸使,兼按察之事,形成路,州(府),县三层等级。

路:

转运使:初主一路财权,太宗后,各事无所不总,南宋谓之漕司。

提点刑狱公事,初为转运使属官,真宗时析出,南宋谓之宪司。

提举常平、盐茶公事:提举常平、盐茶二司,高宗时合并,谓之仓司。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南宋谓之帅司。

此外宣抚,制置,不常置。宋承唐制设节度使,大都督,唯徒有其名,没有实权。南宋都督掌军符,始有实权。

府:与州行政级别相同,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长官称尹,牧或权知府。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少尹二人佐之,然不常置。《宋史.职官志六》:“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

待制:宋承唐制,于殿、阁均设待制之官,京官五品以上,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

县:以地理位置和户口多寡分作赤、畿、次赤、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10等。不同等级的县,应向国家承担不同数量的赋役,国家也向不同等级的县委派不同品级的官员,例如赤县令可为正五品,而最低的下县令仅为从七品下。每三年一次升降。

宋代县的长官称“知县”或“县令”。宋初知县的全称为“权知某县事”。又称“判县事”,后称“知县”或“县令”。一般称知县事简称“知县”,边远地区的小县一般有选人担任称“县令”。知县下辖县丞,主薄,县尉等。(《宋代知县、县令制度研究》)

栏目热文

北宋如何灭亡(北宋灭亡的故事50字)

北宋如何灭亡(北宋灭亡的故事50字)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朝代,而宋朝是继它以后的朝代,或许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宋朝,举国上下都十分的重视思想文化,因...

2022-11-14 21:19:02查看全文 >>

北宋设立了什么制度(北宋地方的制度有哪些)

北宋设立了什么制度(北宋地方的制度有哪些)

两宋之前的王朝,因为地方政府的权力日益扩大而中央政府的权力却日益减少,所以造成了藩镇割据的现象。因此引发了后面的王朝起义...

2022-11-14 22:00:25查看全文 >>

北宋制度变化(北宋时期用什么政策)

北宋制度变化(北宋时期用什么政策)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在技术和其他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宋...

2022-11-14 21:20:13查看全文 >>

北宋的改革是什么(北宋改革的背景)

北宋的改革是什么(北宋改革的背景)

说起历朝历代的最成功的政治改革,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了。其实每个朝代多多少少都有着不程度,政治制度革新,只是范围过大的变法...

2022-11-14 21:23:47查看全文 >>

北宋相关制度(北宋地方的制度有哪些)

北宋相关制度(北宋地方的制度有哪些)

近年来,诸多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揭示了宋代文明达到的高度,但从官制角度讨论宋代文明的还比较少。笔者认为,复杂的官...

2022-11-14 21:58:43查看全文 >>

宋朝制度(宋朝制度的利弊)

宋朝制度(宋朝制度的利弊)

自秦统一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地方? 因此历代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创新。 ...

2022-11-14 21:31:57查看全文 >>

北宋地方是什么制度(北宋制度简单总结)

北宋地方是什么制度(北宋制度简单总结)

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宋朝之前,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不断斗争,反复不断;宋朝及其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再无割据...

2022-11-14 21:40:12查看全文 >>

宋朝至今有多少年历史(宋朝一共多少年历史)

宋朝至今有多少年历史(宋朝一共多少年历史)

北宋是赵匡胤建立的,在取代后周之后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战争,几乎完成了大一统。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了,开国皇帝是赵构,宋徽宗...

2022-11-14 21:47:37查看全文 >>

9个动作改善扁平足(改善扁平足的训练动作)

9个动作改善扁平足(改善扁平足的训练动作)

足底筋膜放松我们脚踩筋膜球,从足跟开始,缓慢向脚趾滚压,寻找任何感觉酸痛的点,然后专注于对那个点施加一些压力。...

2022-11-14 21:16:26查看全文 >>

扁平足每天大量跑步会怎么样(30岁扁平足还能矫正了么)

扁平足每天大量跑步会怎么样(30岁扁平足还能矫正了么)

足踝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明显的疼痛(足踝部位或者膝关节等处)可能不太会在意...

2022-11-14 21:19:3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