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梁启超人物评价200字(梁启超的生平及主要事迹200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20 15:50:2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梁启超人物评价200字,梁启超的生平及主要事迹200字(1)

你我即时代,且吃茶去

在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中,康有为与李十力有一段关于“景不徙”的对话。

康有为双手拉着中年人的双手:“你当时叫什么来着,你叫——”

“普净。我叫普净。”

“对、对!你叫普净,你叫普净!”

“普净是我做小和尚的名字,我的本姓姓李,我叫李十力。……”

“李十力?李十力是你?”康有为又一次大为惊讶,他用手指点着中年人的前胸,“你不是北京大学的名教授吗?”

李十力笑着点了点头,“教授倒是滥竽,名则未必。”

“你太客气了。”康有为说,“大家都知道中国现代有个搞‘新唯识论’的大学者,我也一直心仪已久,并且一直想有缘一见的,原来就是你,就是我四十年前见过的小法师啊!久别重逢,并且重逢在四十年前的老地方,真太巧了、太巧了!”

“《墨子》中说‘景不徙’,《庄子》中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都是把过去的投影,给抽象地凝聚在原来地方,表示形离开了,可是影没离开。如今四十年后,康先生和我的形又重现在这儿,我们简直给古书提供了形影不离的见证了。”

康有为拍着李十力的肩膀,笑着说:“你说得是。这正是形影不离啊!……”

一番历练之后,当年的小和尚普净变成了讲唯识论的大学者李十力,故人重逢于法源寺,李十力将其解读为“形影不离”。茶叶在中国延续千年,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我们虽不能喝到唐宋时期的茶叶,却能触摸那时的文化余温。今人研究茶,无论是专书论著,还是短篇辞章,大多能找到一个让文化复活的支点,这也是一种“形影不离”。这杯茶,有岁月如流,有家国情怀,有文化认同。我对20世纪的茶文化产生研究兴趣,看重的就是中国文化穿越时空经久不灭的影响力,诚如苏轼所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江水并没有真正逝去,月圆月缺,那个月亮还在,文化传承亦如是。

据李敖说,李十力是以李大钊、熊十力、董必武为原型塑造的人物。而书中的康有为、梁启超都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除去政治家的身份,康、梁也是著名学者,且梁启超能够与时俱进,表现出一代学人的胸襟和气度。与梁启超和李敖都有过交往的胡适从“景不徙”演绎出了三首诗:

飞鸟过江来,投影在江水。鸟逝水长流,此影何尝徙?
风过镜平湖,湖面生轻绉。湖更镜平时,毕竟难如旧。
为他起一念,十年终不改。有召即重来,若亡而实在。

这组诗写于1917年,初名《艳歌三章》,次年发表在《新青年》上,改名《景不徙》,收入《尝试集》时,作《景不徙篇》:“前影虽不可见而实未尝动移也。”胡诗有对古语的哲理化解读,有对人物的念念不忘,也有对时代的诉求。这些从胡适的日记、著作和人际交往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线索和证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众多分属不同阵营的精英人物参与其中。吴宓和胡先骕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被称作“学衡派”,跟以胡适为代表的白话文阵营打擂台。钱穆一生对中国文化用情甚深,寄望于中国文化在当下和未来有精彩的表现。陈寅恪留学时间长达十几年,深通中西文化的关窍所在,白话文运动如火如荼时,他宣称文言文才是中国文学的正宗。钱锺书是吴宓的学生,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或用白话写散文小说,或用文言写学术著作,一样精彩绝伦。对那个时代的高手来说,文言或白话只是文体,贯通文体背后的文化才是毕生宏愿。

在胡适看来,梁启超在个人影响力和文化传承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梁氏一门三院士,子女皆成才,其教子经验直到今天依然受人追捧。梁思成娶了民国才女林徽因,提起林徽因,人们虽津津乐道于她的八卦,但她为中国建筑奔走一生,是那个时代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之一。

在“林徽因的下午茶”这个交际圈中,有许多名人出没其间,金岳霖、沈从文等都是常客。从前,人们考察林徽因的茶会活动,大多认为与会者都是冲着她的名头而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金岳霖也是关键人物。早在“太太客厅”闻名之前,金就一直举办着类似的茶会。徐志摩将金岳霖带入梁家,也带来了金的人脉关系。冰心也在家里举办茶会,但与林徽因的下午茶比起来,人数声势都要差很多。当然,从人际关系来说,有些人既出入“太太客厅”,也参加冰心的茶会。通过这些人之口,冰心对太太客厅里发生的事...

沙龙在西方被视作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林徽因的下午茶其实是沙龙文化在中国本土的一种投射和延续,可以看作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小小缩影。因为有林徽因等名流的参与,太太客厅成了一个坐标,为下午茶树立了一面旗帜,在二十世纪中西新旧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太太的客厅自有它的使命,从茶文化发展演变的角度来考察,颇具时代特征。钱锺书的《猫》和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虽是虚构作品,但在客观上记录了那个时代较为典型的社交场景。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梁思成夫妇和朋友们被迫南迁。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入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一时间,昆明群英荟萃,文化风尚为之一新,但战争给予每个人的感受迥然不同,普通人为三餐奔波,教授们也要吃饭睡觉,思想压力才是他们的不能承受之重。冯友兰有“衣冠南渡”的感叹,陈寅恪通过旧体诗表达了自己的感伤,华罗庚与闻一多“专业不同心同仇”,吐露了学人们的爱国心声。钱锺书与胡先骕论诗,重在讨论将西方诗歌理论技巧贯穿于旧诗的方式方法,无意间也流露出了民族复兴的期盼,这也是钱氏说《谈艺录》“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的部分原因。

1924年,李蕙仙去世,梁启超步行数公里到法源寺回灵,哭得很伤心。十年前,吴宓尊敬的师长黄节等人也在法源寺祭祀宋代诗人陈师道。李敖解释说,法源寺像北京的其他寺庙一样,成为人们生死线上的一个过渡,那里的出家人除了修行外,还要代人们处理人神及人鬼问题。学兼中西的吴宓在感情受挫时,也有出家为僧的念想。陈寅恪跟朱自清聊过一副对联,涉及生死及鬼神,钱穆的《灵魂与心》等著作对此有深入的探讨。茶叶在流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自古就有作为祭祀用品的传统,这样的习俗至今依然保留在云南茶区。2016年,我走访临沧产茶村寨时,就亲眼见识过。

梁启超生在茶乡,村子的名字就叫茶坑,其家乡新会是柑普茶所用原料的重要产区。梁启超信奉趣味主义,主张人要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才有价值。他有饮茶的习惯,有时还能从中获得做学问的灵感。为了说明什么是文化,梁启超用宜兴茶壶打了个比方:人类的活动转瞬即逝,但其魂影永存宇宙间,不会磨灭。就像一个宜兴老茶壶,每泡一次茶,“茶精”都会浸入壶里,再泡新茶时,遗留下来的茶精便会起作用。茶精日积月累,永远不会消失。茶壶是静止的,而人是活的,能说话,会交流,会相互影响。如同参加茶会雅集一样,每个人都能从别人那儿学到东西,又都可能在无形中对别人有所影响,文化就是由这些影响相互作用而成的。

“文化是共业的一部,但共业之全部并非都是文化。”为了说明什么是文化,梁启超还借用了佛家的业力概念,而佛家与茶的关系一向密切,“茶禅一味”便是这种关系发展的结果。著名学者葛兆光写茶,初时以为可以杜撰“茶禅”抢专利权,读书日多,才发现古人早把“茶禅一味”写得烂熟,就像我们如今在茶店里随处可见相同的茶挂一样。葛兆光后来总结说:“懂得以心品茶者,便懂得中国诗、画、乐之理。”这话说得有见地,相当于反向窥探了“琴棋书画诗酒茶”在中国文化序列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雅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点,“茶禅一味”则是文化合流的重要证据。今人讨论中西文化交流,佛教东传、西学东渐和出国留学,都是讨论的重点。

有人说过,文化史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能从它的历史来定义它。一百多年前,李希霍芬站在历史的关口,首倡“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布罗代尔告诉我们,历史由无数的细节组成。历史同时也是生活,人们生活其间,构成了属于他们的意义世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在逝去的时间里,茶叶所连接、所包裹、所渗透的人事,是如此细密深远,通过“茶马古道”,我们仿佛与那些时光同在。2017年,在勐库,我又找到那些残存的石碑、古道以及流传的故事,因为茶这个元素,一切变得更生动起来。2018年,在冰岛五寨,我从古树抽条的绿芽和乡民的讲述中,仿佛在层叠的时空中看到一个晶莹剔透的茶世界。

二十一世纪初,瑞典的汉学家还在追问,不爱喝茶的中国人能算中国人吗?类似的问题,梁实秋早就问过。在今天,其现实意义在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中国要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展示大国形象,茶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媒介。2018年,徐志摩长孙徐善曾撰写的《志在摩登》出了中文版,麦克法兰在序言中说:“当今时代,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再次出现:不仅中国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文明,西方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影响。”麦克法兰为国人熟知的《绿色黄金》,讲述了茶叶成为迷人的嗜好品的故事。

同样,回望茶文化史,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入,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当下的意义观照。我选择的角度是西南联大。进入西南联大,有很多路径,这一次,我观察的路径是茶,是日常生活,是人际江湖。一个名字,通过观察,可以变得深入人心;一个词语,通过漂移,可以变得气象万千;一个时代,通过追忆,可以变得熠熠生辉。

中国人的生平,不外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功业成就等,看似奇峰林立各有不同,实则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茶对国人来说,不过寻常饮品,有人觉得博大精深,有人觉得稀松平常,也有人认为附着在茶上的记忆、才思、故事和文化才是重中之重。当然,茶并不能笼罩和覆盖一切,也不应该无限制地侵入其他研究领域,但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路径。西南联大时期不过是茶文化史的一个横截面,那么,就让我们在一杯茶中,让它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看看林徽因、朱自清、沈从文、吴宓、钱穆、陈寅恪、胡先骕、钱锺书等人的喝茶生活和人际交往。我试图通过对他们的追忆,去建构一种文化记忆的风景。

对我们当下来说,文化即生活,你我即时代,且吃茶去。

谨为序。

李明

栏目热文

维新变法的原因(维新变法的原因和目的)

维新变法的原因(维新变法的原因和目的)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笔者立足史实,写文只为史学探讨,无任何抹黑歪曲...

2023-04-20 15:50:51查看全文 >>

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维新变法失败根源是什么)

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维新变法失败根源是什么)

十九世纪以后,东方不复之前的荣光,许多国家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清朝被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日本则被美国海军舰队威逼...

2023-04-20 16:08:46查看全文 >>

维新变法的失败原因(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维新变法的失败原因(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

2023-04-20 16:23:37查看全文 >>

戊戌变法六君子是谁(戊戌变法如果成功了会怎么样)

戊戌变法六君子是谁(戊戌变法如果成功了会怎么样)

文 | 吉辰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

2023-04-20 15:42:35查看全文 >>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启示(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启示(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晚清的历史当中,有很多次变法,戊戌变法算是非常具有的代表性的。虽历时很短,但是,这次变法也对当时的时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023-04-20 15:38:31查看全文 >>

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维新变法失败怎么办)

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维新变法失败怎么办)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1895年甲午战争再败,中国割地赔款,朝野巨震。慈禧默许,光绪亲政,康有为率梁启超等学徒参政,急...

2023-04-20 16:09:57查看全文 >>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会怎样(零线是从哪里接出来的)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会怎样(零线是从哪里接出来的)

变压器半绝缘,就是变压器靠近中性点部分绕组的主绝缘,它的绝缘水平比端部绕组的绝缘水平要低一些。理解了什么是半绝缘,再来说...

2023-04-20 15:58:46查看全文 >>

什么情况下需要接地变压器(变压器在什么情况下要接地)

什么情况下需要接地变压器(变压器在什么情况下要接地)

变压器为什么要接地?变压器外壳接地是防止变压器漏电使外部的金属带电而出现触电事故,属保护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为工作接地...

2023-04-20 15:46:34查看全文 >>

单相接地变压器的原理和作用(变压器零序保护的原理及作用)

单相接地变压器的原理和作用(变压器零序保护的原理及作用)

接地变压器用以中性线绝缘层的三相供电系统,为这种系统软件出示人工服务中性线,可根据电感,电阻器或消弧线圈立即接地或接地。...

2023-04-20 16:04:59查看全文 >>

接地变压器和普通变压器的区别(接地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的区别)

接地变压器和普通变压器的区别(接地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的区别)

导 读接地变压器简称接地变,根据填充介质,接地变可分为油式和干式;根据相数,接地变可分为三相接地变和单相接地变。接地变压...

2023-04-20 16:00:2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