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贞德,全名贞德·达尔克,又译为让娜·达尔克、珍妮·达尔克。性别女。
一.黑暗的时代
贞德出生的年代,是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长期的英法战争让法国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难,法国北边的一大片领土被英格兰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格兰领土(殖民传统艺能)。
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他在位四十二年之久,但当他14岁时开始有精神病的症状,导致他在位中后期完全无法处理政事。国王无法亲政,查理六世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就坐不住了,都想要掌握王国的实际控制权。
两人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两派的斗争到后期甚至明目张胆绑架王室的成员来作为自己的斗争的筹码。
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了路易公爵,引爆两派长达三十年的内战。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趁着法国内斗愈发激烈,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意识到这是一个入侵的好机会。于是大举入侵法国,并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大捷,顺势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
查理六世的幼子查理,亦是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王储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敌对的阿马尼亚克派刺*了。继任勃艮第公爵的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格兰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格兰和勃艮第人占领了(吴三桂直呼内行)。
二.一位“村姑”的请求
就在这样黑暗的时代大背景下,贞德于1412年1月6日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尔克,母亲为伊莎贝拉·洛美。虽然贞德确实是“村姑”,但她也不是一般的“村姑”。
其实在那个年代,欧洲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乡村,许多农民都在农场主那里打工过活。而贞德的双亲就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着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村庄日常管理的工作。属于是乡村地区,人人理想的家庭环境了。
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在这样的童年背景下,贞德对于英格兰的入侵恶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其以后扬起反抗大旗埋下了伏笔。
贞德在1424年遇见第一次神迹(12岁)。据称她遇见了大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
在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她在那里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库尔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查理的所在地——希农。
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姑的请求,博垂库尔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这并没有让贞德就此打退堂鼓。
贞德在第二年(1429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让·德梅斯和贝尔特朗·德普朗吉。终于,在他们的支持下贞德的第二次请求受到接见,在谈话中她说出了一些大胆的战情预言:
「奥尔良附近的法军会在鲱鱼之战中战败。」
而后,在前线传来的消息神奇地证实了贞德的预言。
这仿佛是上帝的旨意一般,博垂库尔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于是贞德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在会面中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据说查理为了考验贞德混在贵族之中,而与王储查理从未谋面的贞德没有丝毫犹豫便认出了他,并与他进行了会谈。会谈是私密进行的,没有任何记录的资料。但是在会谈之后,查理七世这个羸弱不堪,优柔寡断的男人,连同那个一蹶不振的法兰西都变得重新焕发生机。
当时的法国情况十分危急(1429年)。以至于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格兰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国王没有受过加冕,就不能称作合法的国王。(具体意义,可以对比古代起义,都必须是某某的后裔,不然名不正言不顺,连起兵的资格都没有)
而英格兰此时又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从战略上来看,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上,是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最后的堡垒!
迫于形势,查理的岳母约兰德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
国家最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是否会任用一个“目不识丁,自称受上帝指示”的村姑为军队指挥?
通常情况当然是不可能,但法国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
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所有经过当时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所提出的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皆告失败。在这种大敌当前却无办法,病急乱投医的情形下,查理选择相信了面前这个有点神奇的女子——贞德·达尔克。
最后事实也证明,贞德没有让法国人民失望。
三.战之必胜的圣女
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面对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姑将要来参与战斗指挥,前线的指挥官当然早有耳闻,并且嗤之以鼻。
因为对于贞德能力的不信任,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和其他将领决定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并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
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正面攻击英军,她身先士卒地投入到每一场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
贞德身为指挥官,却带领着士兵战斗在最前线,这一行为极大的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趁着这股士气,贞德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在取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后,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
贞德简单粗暴的正面攻击战略,最后却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这让之前参与指挥,经验丰富的将领瞠目结舌——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
小结:其实不管什么战略方法,只要能取得战略目标,那就是好方法。就像有句话说得好: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上帝的力量也好,还是简单而出奇的战略也罢。笔者认为,贞德这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精神感染力或许才是真正取胜的关键。
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
在1429年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堡,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这类看得见的事例,传到了军中,像是给军队加了buff,军队战斗力持续上升,最终攻下了土列尔堡,奥尔良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格兰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前文中提过贞德受上天旨意要去兰斯为查理加冕,还就那个歪打正着)
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取得了军队,国王,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信任。威信大大增强,贞德顺势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与奥尔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四.天国之王师(de par le Roi de C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