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 、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木本植物,全世界约1,500多种。中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栽培竹类最丰富的国家。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共有竹类植物44属753种,除去22种引进竹,约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物种数量居世界之首。此外,还有194个种下分类群(包括56个变种、134个变型、4个杂交种),同时还拥有数量众多的栽培品种未予统计。
中国竹类分布广阔,横跨大江南北,涵盖了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21个有竹子分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区。中国竹类植物的实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和地域的多样性特点。
短枝黄金竹 Schizostachyum brachycladum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微信公众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竹类专家温太辉就通过对竹类植物的维管束、地下茎、花序和形质稳定性的研究,从竹类进化、原始类型、分布中心三个方面对竹子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世界竹子起源的中心是在中国云南的中部和南部,随着其不断进化和扩展,现已遍布世界,分为泛北极竹区、古热带竹区、新热带竹区和澳洲竹区,其中北回归线以北的泛北极竹区是中国竹子的主体,其次是长江以南的古热带竹区。
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类体系,中国的竹类起源涵盖了东亚植物区(III)和古热带植物区(IV)2个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IIID)、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IIIE)和马来西亚亚区(IVG)3个植物亚区,以及14个地区的32个亚地区,每个分区中,均含有属于该区域的特有或近特有标志性野生竹种,足以说明其起源的复杂和多样。
圣音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微信公众号
竹类形态的多样性(包括竹子的地下茎、秆、叶、花、以及果实多样性),是进行竹子传统分类学研究的基础。正是这些具体竹子器官的明显差异化,才使人类有可能对不同种类的竹子加以识别、观察、记录和描述,并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工作,甚至直接影响后续的采集、运输、贮藏、加工和利用。比如:当竹子的地下茎类型不同时,其地面上生长的竹秆状态也会不同,人们可以据此区分散生竹、丛生竹或混生竹,以便分类保护、分类管理、分类造林、分类经营;当竹子的体量不同时,人们可以大致辨别它的形象、功能和作用,并因材施用、“量体裁衣”:大的可能用于建筑、制板、家具,中的可能用于编织、农具、造纸,小的可能用于制笔、做筷、做扫等;当竹子的色彩不同时,除了便于分类和观赏外,还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感和拥有欲等等。
紫竹 Phyllostachys nigra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微信公众号
竹秆形态多样,有的秆身身形伟岸,气势磅礴,属于竹中巨人,如巨龙竹(歪脚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龙竹D. giganteus、麻竹D. latiflorus、西藏牡竹D. tibeticus、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