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这个在中国有着悠久食用历史的蔬菜,最近几年因为超高的营养价值,在国际上也名声大噪。每 100 克苋菜里,大约含有 4 克蛋白质,比一般蔬菜高多了。而且,苋菜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特别高,人体吸收率能达到 90% 以上,这一点,好多动物蛋白都比不上呢。这两种食物不光蛋白质含量惊人,还富含铁、镁、锌等矿物质以及多种抗氧化物。在日常饮食里,你可以用藜麦代替米饭,做成沙拉或者主食;苋菜可以清炒、做汤,还能做成美味的苋菜饼。

螺旋藻:微小却强大的蓝绿色奇迹
说到植物蛋白,可不能忽略这位 “微型巨人”—— 螺旋藻。这种生长在湖泊里的蓝绿藻,个头小得用肉眼几乎看不见,蛋白质含量却高得惊人。每 100 克干燥的螺旋藻里,蛋白质含量高达 60 - 70%!这数字,差不多是牛肉的 3 倍,鸡蛋的 5 倍!更厉害的是,螺旋藻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能达到 95% 以上,远超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螺旋藻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却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别看它个头小,营养密度可高得吓人。

除了蛋白质,它还富含 β - 胡萝卜素、铁、B 族维生素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营养学前沿》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日常适量吃点螺旋藻,可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提升运动耐力。不过,螺旋藻的味道有点特别,刚开始吃可能得花点时间适应。你可以把螺旋藻粉加到果汁或者冰沙里,也能选择胶囊形式当作膳食补充剂。建议刚开始吃的时候,剂量小一点(1 - 2 克 / 天),慢慢增加到 5 克 / 天左右。

巧妙将植物蛋白融入日常饮食
了解了这些植物蛋白宝藏,接下来问题来了:怎么把它们巧妙地融入咱们的一日三餐呢?
蛋白质互补,实现 1 1>2 的效果
植物蛋白虽好,但单一来源的植物蛋白,往往会缺少某种氨基酸。这时候,咱们可以巧用 “蛋白质互补” 原则,把不同种类的植物蛋白搭配着吃。这样一来,各种氨基酸就能相互补充,形成一套完整的蛋白质 “拼图”。举个例子,豆类富含赖氨酸,可含硫氨基酸有点少,而谷物正好相反。你把糙米饭和黄豆一起炖,或者早餐用豆浆搭配全麦面包,这不就完美实现蛋白质互补了嘛!就像两个技能互补的舞者,携手跳出最精彩的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