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从16到1 的沧桑巨变。
六、覃重军和杰夫-布卡
有趣的是,在同一期《自然》期刊上,还发表了来自合成生物学大佬杰夫-布卡团队的一篇论文,作者们把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合并成了2条染色体。显然,杂志社是故意把日期接近的两篇论文放在同一期中,以便更好地调动媒体与读者的兴趣。
这两项研究的方案并不相同,布卡的方案是先把较短的染色体合并成较长的染色体,再把较长的染色体合并成更长的染色体。他们先做出了12条染色体的酵母,又做出了8条染色体的,然后是4条,最后得到了2条染色体的酵母。而覃的方案是老老实实地一个一个合并(每次都去掉一个着丝粒和两个端粒),因此从15条到1条染色体的酵母每种他们都有。这两种方案事先很难说哪一种更好,不过结果证明覃的方案似乎好得多。当然也可能覃做了更充分的准备,选择了更好的方案,赢在起跑线上了。
布卡不但最终没有得到只有一条染色体的酵母,酵母长得也不如覃的酵母好,而且随着染色体的合并产孢子的能力发生了剧烈的下降。酵母界与合成生物学界大佬的这项研究方方面面都输给了覃重军。本来那也是一篇意义非凡的研究,然而由于覃重军的结果太出色,以致布卡的研究似乎成了一个陪衬,专门来衬托覃的研究如何伟大。
为了满足读者的八卦心理,我们再多说说这两位科学家。
杰夫-布卡(图8)原是酵母界与转座子界的大佬,他最初主要研究酵母中的Ty系列转座子,后来也研究哺乳动物中的LINE-1转座子。他在CNS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过很多高质量的论文,而且他很会培养人,他的很多学生和博士后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合成酵母染色体对于布卡来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第一条染色体合成结果出来之前他已经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当他最初提出合成酵母染色体的想法时,约翰霍普金斯的教授们都觉得他异想天开(大佬也是保守的多啊)。他虽然坚持做了下去,但他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转座子;合成染色体很多工作甚至是本科实习生做的,直到第一条染色体合成成功,他才把主要精力转向合成生物学。合成整个的酵母基因组工程巨大,布卡找了很多合作者,其中有不少是中国的,包括华大、天大、深圳先进院等等。这次发表的合并染色体的论文作者只有四个人(包括他自己),看上去这一项工作对他来说可能不太重要,应该是他现在诸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可能他本人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这项工作投入太多的思考。
图8:杰夫-布卡(Jef Boeke)。
覃重军以前是做放线菌领域的研究的,几年前才开始做酵母,他也没有发过CNS级别的论文。这次研究是他最主要的工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甚至还欠了研究所经费。这项研究对他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志在必得。
由于前两年的韩春雨事件的教训,人们对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科学家忽然做出一鸣惊人的发现往往有些担心。不过覃重军并不属于这种情况。覃重军世纪初海归进入国内顶级的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并且后来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这些年覃重军一直都有SCI论文发表,尽管不是这次这样重量级的论文,但也都是实打实的工作。即便没有这次的突破,他依然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覃重军这几年的艰辛与承受的巨大压力不言而喻,但他本身不属于那种面壁十年,一朝成名型的科学家。
覃重军目前五十出头,对一个已经打开局面的科学家来说还是年富力强的岁数,有望在今后做出更多重大发现。
图9:覃重军和他的团队。
七、其他问题
① 酵母是单倍体还是二倍体?
酵母既有单倍体,也有二倍体。单倍体可以交配(接合)成为二倍体;二倍体也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孢子。这一点很像有胚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世代交替。当然不是任意两个单倍体酵母都可以交配,单倍体酵母有不同的交配型,类似雌雄配子的情形。酿酒酵母的单倍体有16条染色体,在我们讨论点这项研究中被合并成了一条。这样的酵母交配形成二倍体则有一对染色体。酿酒酵母属于芽殖酵母,以出芽的方式繁殖。出芽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图10)。
图10:酿酒酵母的生活史。
② 一条染色体的酵母是全新的人造生命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定义来描述全新的人造生命。一方面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获得一个自然界从前没有的生物都可以说是全新的生命;另一方面,转基因也好,合成染色体、合并染色体也好,都是在之前生命的蓝本上做了微小的改动,改变之后的酵母还是酵母,似乎也很难说是全新的生命。
③ 杰夫-布卡的名字
最近看到很多媒体上对Jef Boeke 名字的音译是“杰夫-博克”。本来音译是不唯一的,但还有一条原则是名从主人,即假如外国人已有自己的译名,我们应该沿用。Boeke自己落款的中文字样是“傑夫 布卡”,因此不宜译作“博克”,除非他自己也使用“博克”这一翻译。一般科学家并不在意外国人怎样翻译自己的名字,而布卡的合成染色体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合作者,其中有不少就是中国的科研院所。这可能是他同时使用英中文落款的原因。布卡是我的博士后导师的博士后导师,故我跟他有过简短的交流以及e信往来,听说过关于他的故事也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