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04 16:40:1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1)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馀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均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於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2)

【译】任峻字伯达,河南郡中牟县人。汉朝末年,天下动乱,关东地区也被震动。中牟县令杨原担忧惊恐,打算弃官逃走。任峻劝说杨原:“董卓为首犯上作乱,天下人没有不怨恨的,但还没有先呼吁讨伐他的人,不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局势让他们不敢行动。您如果能发出倡议,一定会有附和的人。”杨原说:“该怎么做呢?”杨峻说:“现在关东地区有十几个县城,能上阵打仗的不少于一万人,如果您能暂代河南尹的职位,将这些人召集起来一起任用,没有不成功的。”杨原听从了他的计划,并让杨峻担任主簿。杨峻就为杨原上表请求行使河南尹的权力,让各县城坚守,就出兵了。适逢太祖在关东起兵,大军进入中牟境内,当地百姓不知道该跟从谁,杨峻单独和同郡的张奋商议,率郡中军队百姓归附太祖。杨峻又另外召集数百人,都是自己族中的亲戚以及宾客和家丁,表示愿意跟随太祖。太祖很高兴,上表任命杨峻为骑都尉,并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他,对他非常信任。太祖每次出军讨伐,杨峻经常留守后方掌管部队的供应。这是后出现灾荒饥饿,军粮不够,朝廷羽林监颍川人枣祗设立屯田,太祖任命杨峻为典农中郎将,招募百姓到许下帮助屯田,得到上百万斛谷物,各郡国都设置屯田官,几年间有屯田的地方储备的粮食都堆满了仓库。官渡之战中,太祖派杨峻主管军用器械和粮食的运输。敌军多次前来劫掠,还断绝运输粮食的道路,杨峻就分一千辆粮车为一部,形成十路方正的队伍,又形成方阵守卫粮食,敌军不敢靠近。军队国库粮食充足,刚开始依靠枣祗的屯田,最后是依靠杨峻成功。太祖因为杨峻功劳卓著,就上表请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调任长水校尉。任峻宽容厚道进退有度,明辨事理,每次有所陈述,太祖大多都赞同。在饥荒时,他收养抚恤朋友的孤子遗孀,族中那些贫困的族人,他都会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以信用义气为人称道。任峻在建安九年(204)去世,太祖为此流泪了很久。任峻的儿子任贤承袭爵位。任先去世,他没有儿子,爵位就断绝了。文帝追记叙述功臣,封任峻的谥号为成侯。又封任峻的第二个儿子任览为关内侯。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3)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氐,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李越以陇西反,则率羌胡围越,越即请服。太祖崩,西平麹演叛,称护羌校尉。则勒兵讨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封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译】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年少时就因为学问德行为人所知,被推举为孝廉茂才,又被朝廷征召,都没有赴任。后来从家中担任酒泉太守,转任安定太守、武都太守,所治理的地方都有威望名声。太祖征讨张鲁,经过苏则所在的郡,看到苏则很是高兴,让他担任军中领导。张鲁被攻破,苏则安抚平定住在下辩一带的各氐族部落,联通了河西地区的通道,被调任为金城太守。这是是战乱之后,官吏百姓都流离漂泊,饥饿困顿,人口数量下降,苏则安抚他们很是慎重。对外招揽安抚羌人、氐人等部落,得到他们的牛羊,用来救济抚养贫穷的老人。他和百姓平分粮食,一个月之内,流亡的百姓都回来了,增加了数千户人口。苏则还明确颁布禁令,有违犯的人死罪,那些听从教化的一定给予赏赐。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那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因此前来依附的人越来越多。李越依靠陇西反叛,苏则率领羌人、胡人包围了李越,李越立即请求归附。太祖驾崩后,西平郡的麴演反叛,称自己为护羌校尉。苏则率兵征讨。麴演恐惧,请求投降。文帝因为苏则的功劳,加封苏则为护羌校尉,赐封爵位为关内侯。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4)

后演复结旁郡为乱,张掖张进执太守杜通,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进、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又武威三种胡并寇钞,道路断绝。武威太守毌丘兴告急於则。时雍、凉诸豪皆驱略羌胡以从进等,郡人咸以为进不可当。又将军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诏不得西度。则乃见郡中大吏及昭等与羌豪帅谋曰:“今贼虽盛,然皆新合,或有胁从,未必同心;因衅击之,善恶必离,离而归我,我增而彼损矣。既获益众之实,且有倍气之势,率以进讨,破之必矣。若待大军,旷日持久,善人无归,必合於恶,善恶既合,势难卒离。虽有诏命,违而合权,专之可也。”於是昭等从之,乃发兵救武威,降其三种胡,与兴击进於张掖。演闻之,将步骑三千迎则,辞来助军,而实欲为变。则诱与相见,因斩之,出以徇军,其党皆散走。则遂与诸军围张掖,破之,斩进及其支党,众皆降。演军败,华惧,出所执乞降,河西平。乃还金城。进封都亭侯,邑三百户。

【译】后来麴演又勾结周围的州郡作乱,张掖的张进将太守杜通抓起来,酒泉的黄华不接受太守辛机的管理,张进、黄华都自称太守响应麴演。又有武威郡的三类胡人一起加入劫掠,断绝了河西走廊的通道。武威郡的太守毌丘兴向祖泽报告紧急情况。当时雍州、凉州那些豪强都驱逐劫掠羌人、胡人以跟随张进等人,郡中百姓都认为张进不可抵挡。将军郝昭、魏平先前各自在金城驻军,也收到诏令不许往西前进。苏则就去拜见郡里大吏和郝昭等人,和羌人首领计划说:“现在贼人虽然气势正盛,但他们都是刚聚合起来,有的是被胁迫才跟随他们,不一定是齐心协力;利用他们的矛盾攻击他们,好的和坏的人就会离间了,我军的兵力增加,敌方的兵力就减少了。既能得到增加实力的好处,更能加倍增加气势,再率军征讨,一定能攻破他们。如果等待大军,持续时间很久,好的人没有地方归附,一定会跟恶人联合,好的坏的联合起来,一定很难突然间分离了。虽然有朝廷诏令,但违背它而选择随机应变,我们自己做主也是可以的。”于是赫昭等人听从了他的话,就出兵 援救武威郡,降服了其中的三类胡人,苏则和毋丘兴在张掖进攻张进。麴演得知消息,率领三千步兵、骑兵迎接苏则,表面上说是来帮助军队,实际上是想要发动战乱。苏则引诱他前来相见,趁机将他斩*了,并将尸首示众,他的党羽有溃散逃走。苏则就和各路人马围攻张掖,顺利攻破,将张进和他的党羽都斩*了,剩下的人都投降。麴演兵败,黄华惊恐,交出了他所抓捕的人请求投降,河西地区被平定。苏则才返回金城。被进封爵位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5)

徵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於是乃止。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子怡嗣。怡薨,无子,弟愉袭封。愉,咸熙中为尚书。

【译】曹廷征召苏则,任命他为侍中,和董昭同朝为官。董昭曾经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将他推下来,说:“我的膝盖,不是奸邪小人的枕头。”当初,苏则和临菑侯曹植得知魏氏取代了汉朝,都穿上丧服悲痛哭泣,文帝得知曹植这样做,但没有知道苏则也是这样。文帝在洛阳,曾经平静地问到:“我承受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为汉朝哭泣,为什么呢?”苏则以为是质问他,胡须都竖起来了,正想要义正言辞地回答。侍中傅巽掐着苏则说:“不是在说您。”于是苏则才没有说话。文帝问苏则说:“之前攻破酒泉、张掖,和西域地区互通使者,敦煌郡进献直径有一寸的大珠,还能再从市场上买到吗?”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能使教化普及中原地区,德行能推广到沙漠地区,那这样的珍宝不用求取也会自己前来的;求取才能获得的,是不够珍贵的。”文帝沉默没有说话。后来苏则跟随文帝外出狩猎,关猎物的牢笼不够牢固,打到的鹿逃走了,文帝大怒,踩着胡床将佩刀拔出来,将有关的督察官员都收押起来,要斩了他们。苏则磕头说:“臣听说古代圣明的君王不会因为禽兽而伤害人,现在陛下您刚施行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事情要*害这么多官吏,愚臣认为这应不可行。我以死相请!”文帝说:“您,是正直的大臣。”就将官员们都赦免了。但苏则也因此被文帝忌惮。黄初四年(223),苏则被降职为东平相。他还没有到任,在途中就病死了,谥号为刚侯。他的儿子苏怡承袭爵位。苏怡去世,没有儿子,就由苏则的弟弟苏愉承袭封号。苏愉,咸熙年间曾担任尚书。

天下莫不侧目翻译,天下之学者翻译(6)

栏目热文

比岁征行翻译(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比岁征行翻译(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撰文/夜辰·河南郑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渝言不止】  正人先正己,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怎么正己?是自觉...

2024-04-04 16:51:01查看全文 >>

王不留行翻译(王不如留之以市地翻译)

王不留行翻译(王不如留之以市地翻译)

“王不留行”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特,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味中药的名字。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善通利血脉...

2024-04-04 16:28:06查看全文 >>

公将鼓之翻译(将吏亦心轻之翻译)

公将鼓之翻译(将吏亦心轻之翻译)

《马说》“鸣之”中“之”用法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经典篇目,几经教材改革依然保留下来,可见其思想性、艺术性的...

2024-04-04 17:12:03查看全文 >>

既相齐翻译(吾当幸之翻译)

既相齐翻译(吾当幸之翻译)

子贡,也叫端木赐,比孔子小31岁。子贡的聪明才智真是不一般。他听老师讲课,悟性高,反应快,孔子称赞他能举一反三。他跑去做...

2024-04-04 16:51:14查看全文 >>

以为天下先的翻译(选天下之端士的翻译)

以为天下先的翻译(选天下之端士的翻译)

作者:赵馥洁(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

2024-04-04 16:43:31查看全文 >>

战争与和平谁翻译得好(战争与和平哪一版翻译的最好看)

战争与和平谁翻译得好(战争与和平哪一版翻译的最好看)

(在这里一起读中外名著③)伟大的史诗——读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巴布没有人会否认,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

2024-04-04 17:11:36查看全文 >>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答题(战争与和平译者谁最好)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答题(战争与和平译者谁最好)

托尔斯泰生平和创作列夫.尼古拉也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宁称他是...

2024-04-04 16:47:47查看全文 >>

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过程(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过程(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的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的欧洲和俄国社会。19...

2024-04-04 16:36:53查看全文 >>

战争与和平小说的创作背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写作背景)

战争与和平小说的创作背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写作背景)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一部描绘了 19 世纪初俄国社会风貌和拿破仑时代战争与和平的长篇小...

2024-04-04 17:12:44查看全文 >>

战争与和平哪个作家翻译的好(战争与和平较好的中文译本有哪些)

战争与和平哪个作家翻译的好(战争与和平较好的中文译本有哪些)

中新社柏林10月15日电 题:对话刘慈欣:梦想写作科幻版《战争与和平》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他是诺奖得主吗?”日前闭幕的第...

2024-04-04 17:01:5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