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Melting DOB C》,板上油画,100.3×100.3cm,1962年 © Takashi Murakami
除此之外,让我们将视线转回“卡哇伊”一词。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对日本文化后期的形成和塑造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力,语言文字的假借便能很好地加以佐证。
而“卡哇伊”(かわいい)则不同于日语中假借中文的汉字词,它其实是由古日语——“かわゆい”蜕变而来的日本原有词汇,即“和语词”。这一点则更加印证了日本确实是此种以幼小、可爱为美的审美趣味的策源地。

村上隆《Skulls and Flowers》(部分),纸上胶板印刷,70.8×51.1cm,2016年 © Takashi Murakami
时至今日,“卡哇伊”能有这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与日本社会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首先,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经济高度发达时期,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直接促使更多女性投入到了社会生产中,进而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

村上隆《Klein’s Pot B》,纸上胶板印刷 © Galerie Perrotin
其次,物质和经济的繁荣促使她们对少年时光有了更多的留恋,并且更愿意将自己滞留于孩童与成人的交界地带,沉浸在那种无忧无虑、青春洋溢的少女语境下。假以时日后,便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潮流。

村上隆《Homage to Francis Bacon(Study of George Dyer)》,纸上胶板印刷,69.8×69.8cm,2003年 © Takashi Murakami
除此之外,上世纪60-80年代恰好处于西方“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运动时期。而近代一直以西方为模本进行学习的日本人在这一情况下,自身的家族观念与性观念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其中,性经验的有无不再是衡量一名女性是否是少女的标尺,这个变化直接促进了少女身份在时间维度上的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