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ier Calleja《Line Boy》,纸上彩绘,10×10cm,2018年
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它反对主流、反对二元对立、反对精英的立场和论调。而之所以将“卡哇伊”归类于后现代主义的目录中,也正是因为二者在美学要求方面完美契合。

奈良美智《Looking for Treasure》,布面油画,119.8×109.6cm,1995年
正如上文所讲,“卡哇伊”是超越了日本原有社会中的财富、年龄与阶级的文化流派。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后现代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对权威的消解、对主流价值和精英文化的解构。除此之外,其暗含的商品逻辑同样为大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以个人情趣为价值模型的美学观念,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国民的“中流意识”。

奈良美智《Thinking pinky》,布面油画,198×193cm,2008年
所以,村上隆在2003年发表的《幼稚力宣言》中便强调了“卡哇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儿童是高度的成人化;而成人,是高度的儿童化。幼稚,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市场。”

奈良美智《Beh!》,2003年
由此看来,“卡哇伊”文化及其艺术产品的风靡与它深藏的底层逻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众性、娱乐性、畅销性……而如何将自己塑造为受人喜爱的“卡哇伊”男孩、女孩呢?以下几点一定要融汇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