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黄原:孙少平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离开双水村来到黄原城揽工。初到黄原,他举目无亲,饥肠辘辘,只能在东关大桥头的劳务市场等待雇主。
艰苦的揽工生活:孙少平起初在曹*家做小工,主要任务是背石头。这是极其繁重且危险的体力活,他的脊背很快被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
在艰苦的揽工生活中,孙少平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会在劳作之余,不顾身体的疲惫,拿出书籍来阅读,通过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在精神上与现实的苦难拉开距离。
他与同样热爱文学和思考的田晓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通过书信交流思想,田晓霞还经常给他带来外面世界的新消息和新思想,这让孙少平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期间与田晓霞关系逐渐密切,两人互相欣赏并发展为恋人。

长时间的揽工经历让孙少平的身体变得强壮,意志也更加坚定。他不再是刚出双水村时那个青涩、稚嫩的少年,而是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生活苦难的男子汉。这段经历也让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看到了人们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的力量,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少平曾在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这样写到“首先要学会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确是这样,孙少平永远怀着一颗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热情的心。

煤矿工作:黄原城的揽工经历让他见识了更复杂的社会,揽工的不稳定和高强度,让孙少平意识到,需要一份相对稳定且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他听闻煤矿招工,认为这是一个能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并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曹*的帮助,通过改户籍,孙少平顺利报了名。
初入煤矿:初到煤矿,他被这里的环境和工作强度震撼,井下黑暗、潮湿、危险,工作艰苦,但他没有退缩,凭借在揽工时期锻炼出的意志力,努力适应新环境。
适应工作:孙少平在师傅王世才的帮助下,逐渐熟悉工作流程和技巧。他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很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采煤工人。尽管工作辛苦,他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坚持在工余时间读书看报,与田晓霞保持书信往来,孙少平与田晓霞在精神上高度共鸣,田晓霞欣赏孙少平的坚毅、对知识的渴望和独特的精神世界,孙少平也被田晓霞的善良、勇敢和现代意识所吸引,感情日益深厚,并约定两年后在黄原古塔山杜梨树下见面。

遭遇挫折: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日子里,黄原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田晓霞为救落水的小女孩,但自己却被汹涌的洪水无情地卷走,不幸牺牲了。在煤矿上班的孙少平,一直苦苦等待田晓霞与他约定的见面,却等来了她牺牲的噩耗,这对孙少平来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后来,在地下采煤时,因突发事故师傅王世才为了救徒弟安锁子不幸牺牲,这给孙少平带来巨大打击,他不仅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还感受到了煤矿工作的残酷。
师傅出事以后,孙少平勇敢得挑起了照顾师傅遗孀(惠英嫂)和儿子明明的责任,一天孙少平所在班组正在井下采煤,突然发生了瓦斯爆炸。在爆炸发生的瞬间,强大的冲击力将周围的一切都掀翻了,井下的支架、设备等四处乱飞。孙少平所在的工作区域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他被一块飞落的矸石击中了脸部,整个人瞬间失去了意识,倒在了血泊中。
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救治,孙少平的生命得以保住,但脸部严重毁容,他开始害怕面对他人的目光,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绝望,甚至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田晓霞的牺牲和自己的受伤,让孙少平的情感遭受了双重打击。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后,孙少平逐渐平静下来,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生活。伤愈后,他拒绝了调往工作舒适岗位的安排,他明白,煤矿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毅然回到了那个惠英嫂与明明翘首企盼的大亚湾煤矿,他决心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