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爷们是这家电脑厂的采购,秉着公事公办的原则基本上都会选择C对吧~
对于采购来说,同类商品当中只要性能满足标准,一定是价格最低最稳定的货源是最优解,要是以前就有比较深度的合作那就更好办了~
这个就叫做“综合考虑”。
对于任何一个正经企业、或者军方、政府而言,大批量长期采购、合作,都是会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供应商做出打分,最后综合考量后选择出最后的1~2家。因此车企也必然是如此。
比如一汽丰田的原厂机油主要来自出光和中石化
广汽本田的原厂机油则主要来自壳牌或者长城润滑油。
而大众的原厂机油瓶上面的厂家代码分别是:
4NN、4XM——嘉实多 代工;
4NK——美孚 代工(长春安冶油品有限公司);
5HV——福斯 代工;7WL——长城 代工;
7WH——壳牌 代工(长春一汽四环贝多菲亚);
7VQ——海利 代工;
7PV、7VO——潘东兴 代工;
U4D——顺昌 代工。
也就是说,你买花了同样的钱,可能拿到美孚代工的、长城代工的。美孚和长城怎么选?这就不需要泰哥多言了,老爷们换原厂机油,要睁大自己的眼睛花了好贵换了便宜货。
“高端机油”价格不透明
时不时还要玩一玩阅读理解
既然原厂机油没有说得这么好,那是不是拿着“原厂价格”买更高端的油会更好呢?
这话也不能这么说~
许多有点汽车知识老爷们都知道机油中的基础油很重要,也是许多“车手”老爷们普遍觉得基础油等级越高就是机油越靠谱。
简单来说就是同品牌机油:全合成>半合成>矿物油
这样粗暴的分类其实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在满天横飞的宣称自己是酯类全合成的机油里,基础油的套路就来了。他们一般的宣传逻辑是这样的:↓↓↓
在表格里导向是五类基础油最高级
但其实美国石油协会(就是我们机油SN等级的制定者)给基础油分类的原表格是这样的:↓↓↓↓
美国石油协会对于五类基础油的定义并不是说五类油就是酯类全合成,而是除了1-4类的基础油都归为五类,可没有说过五类基础油就一定比4类的好,所以这样的套路就来了。
首先: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宣称「酯类基础油」的大厂机油都不含多少酯类!~
举个栗子,许多网站都说自己的进口机油是酯类全合成。但瓶身和官网上都找不到半个“酯类”或者“ESTER”的字样。而瓶子上大大的“XTL”(异构化工艺)着实打脸。你告诉我这是酯类全合成?
而且酯类基础油虽然耐高低温及抗磨性好,但遇水不稳定,易腐蚀,耐久性还不如其他全合成基础油,常用于赛车机油,极少用于家用车。但许多车主都认定“酯类”是个好东西,于是JS当然也“装疯卖傻”直接“酯类”了咯~
接下来就是PAO万能大法,说实话泰哥以前就遇到过不少车友老爷问,本田的紫桶是不是100%的pao基础油。我截图一看,果然是100%的PAO,但仔细一看。。。。套路不是一般的深!
背面的中文,人家的100% PAO意思是“100%采用PAO”,而不是“PAO含量100%”,这套路好深。
芜湖~买个机油还考阅读理解
认准粘度和级别
跟着厂商认证选准没错
既然机油这么复杂,有专门的机构和车厂帮我们做品质评定又如何呢?最基本的认证,机油瓶子上都有:润滑油级别认证。
国际上有3种润滑油级别认证,分别是认证: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欧洲的ACEA(欧洲汽车制造协会)标准和各主机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