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卫星通信相比,海缆通信的优势也一目了然:性价比更高,通信容量更大,传输速度更快。这是因为海缆传输的信号是光束而非电流,通信载体是由玻璃制成的光导纤维,单条光纤直径仅为0.1mm,重量轻,质地软,数百条光纤集束制成光缆,增加了通信容量。光束以全反射的方式传递,损耗低,几乎可实现瞬时通信。
此外,海缆通信还不受电磁干扰,传输信号稳定,可靠性高,制作光纤的原材料(石英)也非常廉价。有诸多优势傍身,海缆工程自然受到了各国重视,建造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迅速扩大,如今全球已建成完善的海缆通信网络。
欧洲是世界海缆铺设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错综复杂的海缆线路组成了互联网数据的“水下大动脉”。在这当中,挪威的海缆又是欧洲网络数据的重要拼图,断裂事故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海缆自带三层“保护膜”海底电缆在通信领域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铺设环境又决定了其经常受到海底洋流的冲击、海底物质的摩擦。因此,海缆的设计非常讲究,在出厂时就自带保护层。
以目前主流的光纤-电力复合电缆为例,其核心部位是导体和光纤。其中,导体要求导电性能良好,一般由铜或铝制成。相比之下,铜的载流能力优于铝,选用铜导体还可降低铅、钢丝等外层材料的使用量。
但在相同的传输容量下,铜导体电缆的成本是铝导体电缆的1.1~1.8倍,铜的材料成本更贵。但即便如此,多数制造商仍选择铜作为供电导体,由此也可看出,海缆的质量比经济性更受重视。
说起质量,关键还是要看三大防护层:绝缘-屏蔽层、防护层以及铠装层。
1,绝缘-屏蔽层。绝缘材质包括交联聚乙烯、乙丙橡胶,前者的应用最为广泛,英文缩写为XLPE。该材料是含有有机过氧化物的高级聚乙烯,比普通聚乙烯更耐热、耐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