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发烧家长莫要惊慌
①不要急于退热:发热只是一种症状,也是一个信号,表示身体出问题了,局部或者全身发生战争了。战争的范围越小、激烈程度越轻,发烧就越轻微。发烧越高,就表示战斗越激烈,或者战斗的规模越大。发烧是观察病情的一个很好地哨所。
②是否使用药物要根据发烧的温度,可以把发烧分成低热、中等程度的发热和高热。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对人体是一种保护,致病菌一般情况下最佳繁殖温度是37度左右,超过37度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也可以防止疾病的扩散。体温达到38.5度以上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会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超高热(41度以上)可以导致脑细胞的损伤,体温超过42度,就会导致脑细胞的坏死、导致昏迷和死亡。脑炎、中暑导致的超高热都是紧急状态,需要积极处理。
教妈妈最简单的也许就是最有效的退烧方法
① 35%酒精擦浴: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 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②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③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④冰袋冷敷: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⑤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⑥降低环境温度:宝宝 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环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度(根据季节不同调整)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的早起伴随有畏寒、寒战,说明宝宝的体温孩子上升期,不适合这种方法。
宝宝发烧常见的药物降温方法
父母需要用到药物治疗时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般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为好。
在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通常不会拒绝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