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皆为盗版。左侧书封面上的覆膜可以撕掉,右侧勒口的字残缺不全,扉页存在明显白边。图片由99读书人提供。
童书被盗版后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变形”,绘本的盗版与儿童文学的盗版形式也有所不同。综合多家童书出版方提供的信息,可以将童书盗版行为进行以下归纳。
第一,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盗版书商往往将正版的绘本精装本(出版社并未出版过平装本)直接改为平装本,不论正版绘本是什么开本,都可以将其变成16开,因为“业内都知道,这个开本是最省纸的”。
第二,盗版童书的装订粗糙、松散,非常容易掉页。用纸低劣,绘本的盗版常把正版微泛黄的护眼无光铜替换为发白反光也更强的纸张,纸的厚度也变薄。用劣质墨印刷,不仅颜色不标准,放了很久刺鼻气味也消不掉。儿童文学的盗版则会将正版里的彩色插画印成黑白色。
第三,随着盗版工艺的成熟,许多盗版书籍在外观形式上同正版的相似度越来越高,部分盗版还发展出了“创意改编”,比如多家出版社的童书被盗版之后文字上方被增加了拼音。也有盗版后会丢失版权页、作者简介等图书的关键信息。
《中国民俗故事》盗版拼音本,其中“率”字的拼音误标记为“lǜ”。图片由步印童书提供。
第四,在童书上市后,买回一本正版扫描成电子版进行翻印是较为常见的盗版方式,有一些盗版将童书中的文字重新录入,再与图片一起制作出新的电子版去复印。所以读者会在盗版书中看到错字、漏字以及拼音标记错误等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不易被发现的错误,比如排版不严谨,书脊文字、图片没有居中等。
有读者购买蒲公英童书馆出品的《神奇校车》的盗版书后,发现上述错误并到平台留言反馈,出版社只能无奈回应“《神奇校车》并没有出过拼音版”。步印童书馆的编辑表示,看到盗版书里增加了拼音后,“甚至考虑要不要再做个正版的拼音本”。
图片由蒲公英童书馆提供。
第五,一些盗版书公然在销售时标记为“高品版”“精装仿版” “祖国版”。蒲公英童书馆的编辑表示:“从整体上看,盗版书也有低端和高端之分。低端盗版总体印刷质量差,容易辨别,而高端盗版较难辨别。尽管当前盗版图书市场还是以低端为主,但是也存在高端盗版,不能一味认为盗版书就比正版书便宜。”
“快团团”平台某次开团页面截图。图片由小童书群友提供。
但问题是,如同前面提到的《我的创意绘本五味太郎50%》的例子,只要家长没有见到过正版童书,就难以感知到盗版书有多糟糕。
图书并不是读完后就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功能性产品,但很多家长对图书的期待却不切实际。心喜阅的一位编辑称,现在很多家长购买童书的逻辑几乎等同于买药的逻辑——“孩子不爱刷牙,该读什么书?”“孩子专注力不行,读什么书能培养?”……陷入认知误区的家长往往将童书比作“药物”,实则是遵循一整套“吃药治病”逻辑在选书,能达到疗效即可,是否正版似乎不在考虑范围。然而,一本书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润物无声的细节之中,从纸张的质感到版式的排布,更不用说最基本的内容准确无误,这一系列综合而成的是立体式的阅读体验,比起具体内容的获取,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更为深刻。
“春风吹又生”:点对点打盗的“地鼠怪圈”?
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盗版翻印的成本无形中也大大降低。出版社为预防本社图书被翻印,对于源文件外传有相对严格的审批流程,并规定不得外传整本书的PDF文件,若合作方确有需要,最多发送非高清且打上水印的版本。然而,这样的反盗程序在盗版书商面前依然显得捉襟见肘。据多家出版社编辑称,盗版书商甚至不需要千方百计获得源文件,买到实体书直接电分扫描即可。低成本的盗印工序助长的是个体盗版书商的兴起,面对分散于不同地点、印制隐蔽且流动性极强的盗印店,集中应对处理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其实,针对盗版现象,读者、出版社和有关机构都在做出反应,只不过彼此往往单兵作战,很难形成联动效应,即便是彼此配合举报,层出不穷的个体模式也将打盗行动一步步拖入点对点游击的长线泥潭。
在问卷中可以看到,家长在无意中买入盗版后向店家申诉时,店家容易“态度冷淡或是置之不理”,好一些的结果是“退回一些钱了结此事”或是“补寄正版书”。可以想象,面对费时费力的退换货流程和与之不相配的补偿,多数家长没有精力或者说没有动力去持续跟进,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哑巴吃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