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解剖列车讲解视频 Toe Foot & Heel Foot
足部的骨骼可以按照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分成两部分——外侧纵弓是足跟足,内侧纵弓是足趾足(跟足和趾足的概念来源于解剖列车)。
由于我们脚掌在地面时跟足的部分接触地面比较多(脚跟和脚掌的外侧),就很容易在头脑里形成一个误区和惯性,那就是只在跟足承重,这种情况随着岁月和不良的活动会更加严重。
如果你日常站立或者做腿部负重支撑类运动时,感觉小腿外侧很快就酸胀起来变得无力,或者提踵练习时重心容易向小脚趾一侧偏移,那就说明小腿那里你的胫⻣没有去承担身体重量,而是把重量全都交给腓⻣了。
这个道理比较容易想象和理解。
我们有更为粗壮的胫⻣,稳定且面积较大的胫距关节,能够减震的距下关节以及推地能力超强的大脚球,这些都决定了趾足(胫足)更适合成为身体站立负重和运动时候扮演主要⻆色。
趾足部分更适合把力传入到地面,同时,大部分的反作用力也应该通过胫⻣传递给股⻣以及躯干。
这时再观察细瘦的腓⻣和薄弱的跟腓韧带结构,相信你不难理解跟足在承重和传导力量的时应扮演助手和次要⻆色。
3案例解析
你看下面这位同学,小腿很细,但嫌弃自己小腿外侧粗,小腿之间缝隙大。
这位同学的小腿比较匀称,力量分配相对也更加均匀一些。
当然,你的客户可能并不想把重心都放在脚跟和脚掌外侧,有其他原因限制了他的重心转移,比如,大脚趾灵活性。
请各位教练回去观察一下客户站立时候的身体重心在哪里,以及运动时候小腿承重的分配情况,也建议检查一下大脚趾伸展能力。
单膝跪地位,后脚脚趾蹬地,观察跖趾关节伸展相对于足底没有达到70度,以及双侧是否对侧。
下图的这种情况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