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眼,口感真心很差,而且也不能明目,各位还是算了:
很多人说“吃鱼胆可以明目,生活中要多吃”。
此理论需要公正看待,鱼眼当中的确含有一定量的EPA、DHA等“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它们的含量并没有很多,也不是很突出,想要起到明目的作用实则“难于登天”,含有营养物质和达到作用剂量完全是两码事,还请您科学看待。
更何况鱼眼的口感那么差,就别难为自己的嘴了。
- 鱼头,您需要挑选食用:
观察生活,很多人钟爱于一道叫做“泡椒鱼头”的菜肴,鱼头中脂肪含量充足,所以吃起来口感优越。
但是,“吃鱼脑补脑”的理论没有科学原理,完全不能深信。鱼头可以吃,但需要挑选食用,像含有重金属汞比较高的鲨鱼、旗鱼、金枪鱼以及剑鱼来说,鱼头要尽量避免食用。
- 吃鱼要到量,每周建议最少食用3次,每次100—150克:
鱼类食品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建议大家每周都应该有摄入;每周建议最少食用3次,每次100—150克;另外每周至少吃一次像三文鱼、鲅鱼、小黄鱼以及海鲈鱼等海鱼类肉食。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人每日要摄入40-75克水产品,无论是鱼还是虾,再或是螃蟹,请您各位适量食用。
- 拒绝食用“大型肉食性鱼类”:
鲨鱼、金枪鱼、剑鱼以及旗鱼等鱼类属于食物链中层级较高的鱼类,其中更容易存在重金属汞等有害物质,食用风险较高,请您拒绝品鉴。
- 烹调需科学,蒸煮炖更优秀:
相对而言,煎炸炒烤等高温烹调方式加工制作出来的鱼类会损失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另外还容易由于高温烹调产生苯并芘等有毒致癌物质。所以,建议您选择清蒸、煮炖的方式加工鱼类。
- 拒绝食用各种“腌制鱼肉”;
和新鲜鱼肉相比,腌制鱼中含有更多的亚硝酸盐物质,经常摄入容易增加致癌的风险;除此之外,腌制鱼肉中含有较多的食盐,大量摄入容易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患病几率;吃鱼,新鲜的制品更靠谱。
有些人不建议吃(大量)鱼:首先,对于鱼肉类食品过敏的人群应该拒食。
其次,患有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人群应该限量并依照病情控制食用。
鱼类食品,说其是上天赠予的一种“美味恩惠”并不为过。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生活中建议您各位食用,但更应该遵从健康食用细则;安全吃鱼、健康吃鱼;愿您趋利避害,享受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