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本的摇钱树,CR-V当年可谓卖的风生水起,不加价根本提不到车。
但是随着2004款和2005款的热销,一个群体性问题慢慢浮现了出来,那就是后轮外八字。有些2004款的CR-V车主不到两年的时间,后轮的内侧花纹已经磨平,仅用肉眼就能看出后轮有很严重的外八字。
当时的汽车主流媒体还是报纸和杂志,网站也就是几家门户的汽车频道和爱卡等。汽车之家那时候还在襁褓之中,汽车用户上网的人数也远不如现在这么多。但就是这样,几个网站CR-V的论坛里也都充斥着外八字的投诉,以及车主的求助。
当年CR-V的后轮外八字投诉,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而且涉及数量庞大。
当时我在TOM汽车,那时候TOM汽车的论坛在国内也是小有名气的,活跃度相当高,因此论坛里关于CR-V后轮外八字的投诉都快刷屏了。当时TOM汽车有一个栏目叫做曝光台,我们收集整理了这些CR-V车主的投诉,发给了东本。结果东本的回复很飘忽,并不承认车辆有质量问题,是车主使用和保养不当造成的,解决方法也只是建议出现问题的车主去做四轮定位进行矫正。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多年之后我在另一个品牌的群体性故障投诉中看到了惊人的相似,就像回光返照一般,那就是一汽大众速腾的后轮断轴。
当年的汽车召回并不成熟,各家还视召回为最大的负面,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东本处理CR-V后轴外八字的方法就是拖,给个别报纸汽车版投放大量广告换取负面保护,网站论坛那时候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远不及如今,所以东本采取听之任之随你们闹,看你们能闹出什么花儿来。
后来事情发展到极端,有几名车主组了个维权车队,车上拉着横幅,选了个周末开车上街,集体顺着主要道路行驶,最后被警察叫停。
当时那批CR-V的后轮的确有问题,外八字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车的后轮胎内侧都几乎磨平,就算做了四轮定位也只能坚持不到半年。个别车主自费更换了后悬挂的双横臂,1年多之后照样旧病复发。直到2007款CR-V换代车型大改款上市,才将这一问题修正。但老款车型的车主没有任何补偿和修正方案,拖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相比之下,给后悬挂上加块内衬板作为召回补救措施的大众速腾还算是厚道了,起码承认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问题是否真的从根上解决,那就再说了。
所以,要么封了你,要么不理你,两种方式看似手段不同,其实殊途同归,结果一样。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也是车企自己。作为车评人,独立自主的去做车辆评测,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绝对是让人钦佩,并且赞赏有加的事情。而车企虚心听取批评与意见也是本分之一,别忘了4S的第四个S就是代表着这个意思。
一方提出意见,另一方接受并整改,这原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是现在一方略有情绪的提出略带激进和攻击性的结论;而另一方原本就各种压力在身,结果又看到这样刺眼扎心的视频,第一反应肯定是控制舆情啊,当然有什么招使什么招了,亢奋之下难免顾及不了体面二字。
正所谓好话不好说,逆耳忠言难入耳。举个例子恐怕大家就能看得明白了。有位老大爷在马路上走着,前面有个井盖打开了却没看到,眼瞅着就要掉井里。这时候有个小伙子从边上过,想喊住老大爷。
要是好话好说,那小伙子应该这么说:“大爷,您留神,前面有个井盖没了。您低头看一眼,小心别摔倒了。要不我扶您过去吧。”您看这多好,小伙子一片好意,老大爷听着也舒心,多和谐。
但如果好话不好好说,小伙子横着就是一句:“老头!眼瞎啦?前面黑漆马虎一马路壶盖没了都瞅不见啊?老胳膊老腿的摔残废了咋办?真要一脑袋摔死在这井里,你说我救你不救你?”小伙子的本意和出发点都是怕老人摔倒,并且想帮一把,但后面这句话说出来,您觉得老人家能气儿顺?不打起来才怪。
都不是坏人,*也都不是坏事儿,干嘛就非要怼来怼去呢?
所以,这次38号老师和长城汽车WEY的风波,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本来挺好一件事,闹到如此下场,害得本少爷至少码了小1万字,又翻出若干陈年往事与照片,还没有火腿肠可以领。实在是郁闷到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