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红岛人最迷恋的老味道。红岛人的饮食在做上有特点,在吃上讲特色。上一期“舌尖上的红岛”我们带大家领略远近闻名的“红岛蛤蜊”,独树一帜的“浆糊”,还有鲜掉眉毛的四小海鲜之“末货”“蚝艮”,更有口味丰富的“腌鱼杂”、风味独特的“蜢子虾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抽空来红岛当地尝尝鲜呢?本期“舌尖上的红岛”继续跟小编一起在红岛这片厚土上追踪、挖掘、寻味吧!年味十足的“腊鮀鱼冻”
腊鮀鱼,学名河鲀,红岛当地也叫“艇鲅鱼”。因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用它做成的鱼冻最为韧劲鲜香。
常见的腊鮀鱼有两种,肚皮上长有一排肉剌,摸起来有扎手感觉的那种,便是制作鱼冻的好材料。从前,大人们做鱼冻,孩子们就围在一边看,说说笑笑,一番热热闹闹的景象。现在这种场面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而腊鮀鱼的脊椎骨,呈圆形且中间带孔,可以串成手链和项链,给家里孩子带上,有辟邪保平安的说法。以前,不少人还用腊鮀鱼的肚皮,给孩子们制作拨浪鼓玩,也另有一番情趣。
腊鮀鱼的血液和内脏含毒。新鲜的腊鮀鱼要去除内脏,反复冲洗去除残血,制成干鱼后方便长时间保存;大个儿的野生腊鮀鱼胶原蛋白更加丰厚,用来制作鱼冻更佳。再加上清甜的青萝卜搭配,既能去毒,又能增味。
制作好的鱼冻透明晶莹,筷子一挑,弹性十足,中间夹杂着青绿色的萝卜块及煮好的鱼肉,一层一层,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振。放入口中,鱼的鲜味加上萝卜的清香,滑而不腻,丝毫没有海鱼的腥味,是红岛人年夜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
鲜中透香的“黄姑炖墨鱼”旮旯网,又名圈网,是红岛当地一种专门捕捞墨鱼和黄姑鱼的器具,依靠这种网又形成了一种独门的捕鱼方法。将这种网放到海里,经过一整夜后,收网即可收获很多墨鱼和黄姑鱼。当时海上作业的渔民为节省时间和柴火,就把这两种鱼同时放一个锅里用水煮熟食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道原始风格的美味——黄姑炖墨鱼。
水煮,不仅能彻底唤醒鱼浓缩的鲜香,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使黄姑炖墨鱼的鲜美无以复加,达到鲜中透香,香中有鲜的境地。
春季的黄姑鱼,肉质最为肥美,是捕捞的最佳时节。这种鱼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胶原蛋白、维生素等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墨鱼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捞。尽管墨鱼的墨汁会影响菜肴的色泽,但却有美容养生功效和防癌抗癌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在食用时,会尽量保留它的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