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农业角度出发,立足“农业 ”,扩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是农村基本产业、主要产业,对于百姓乃是安身立命,对于国家是国计民生,必须把握好农业的发展趋势,细化“大农业与小农业”的生产落地场景,借力科技赋能,拓宽农业多种功能的可能性,搞活附加值。一方面,大农业,以”主粮“为主,稻谷、小麦、玉米等,在主要产粮区域,以“规模农业、平衡农业”为出发点,规模化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农业,需要大产业平台来支撑,比如发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国家农业科技园等等。另一方面,小农业,以“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为主,毕竟我国大多数区域,属于丘陵山区,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只能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出发点,打破认知边界,立足“农业”,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搞活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消费链。小农业,需要有小载体,做足乡村特色产业,比如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园、家庭农场等等。这样,双核驱动,才能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联农带农,稳就业,带增收,共致富。
2、从旅游的角度出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 ”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兴产业。依托乡村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开发“看乡景”产品,建设采摘园、垂钓园、风情街、民俗村、农业主题公园等景点,发展景观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动植物观赏等业态,打造一批田园康养基地和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这里“休闲”提得多了些,明确定位这些项目,主要消费人群是城乡对流下城里人多元化的需求,打造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同时,“十四五”时期,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也会持续推进建设,引导乡村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旅游人才支撑。只有这样,优质项目在农村落地,不仅拓展了农业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也凸显了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在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从多元化市场需求出发,从异地旅游到本地和近郊休闲、从观光到休闲度假、从体验到沉浸、从生活度假到生命康养,一种异地异质异样的乡村生活,是当下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当然,18亿亩耕地红线,在不能触碰的前提下,跨界融合,让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有效衔接,衍生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三大方向的乡村生活综合体,有效弥补市场空间,从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效率创新重塑农业未来的可能性,扩宽农业的多种功能,提升种地的溢价能力,让小农经济,走向更优质的发展道路。
目前,乡村空间规划相对缺位下,只有把整合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集中起来,统一利用,入股参与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中,让农民能够共享收益,才不会吃亏,需要各地村“两委”来权衡,同时,也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从根本上,要靠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种”厂子、房子、智慧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项目。
总之,既然集体建设用地或可入市交易,需要尽快完善、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夯实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屏障,这样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促进了乡村发展,各个具体项目只有依据规划改变用途入市交易,就可以了。至于,谁能抓住这个机遇期,各凭本事,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乡村澎湃,才有新动能。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 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