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雁别名大雁、花斑雁、明斑雁 ,国内属于二级保护物种。
额和上嘴基部具一白色宽阔带斑,白斑后缘黑色;头顶和后颈暗褐色;背、肩、腰暗灰褐色
白额雁在中国为冬候鸟。每年8月末9月初离开繁殖地,迁往越冬地,通常到达中国的时间在9月末10月初,大量迁来的时间在10月中下旬,最迟到11月初。迁徙主要在晚上进行,白天停息下来觅食和休息。在停息地常见和豆雁、鸿雁在一起。
白颊黑雁身长58- 70厘米,翼展132- 145厘米,体重1400-2400克,寿命19年。羽色为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色灰,面有白斑,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黑雁,颈部和胸部黑色,小脑袋纯白色,有灰色条纹环绕并与非常苍白的下体形成对比。腿和臀部是黑白双色相杂,嘴黑色并在眼睛前形成一块明显的小三角。善于游泳和潜水,飞翔的速度也很快,飞行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
别名:白头雁、黑纹头雁
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头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
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部越冬地迁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达繁殖地的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最迟在4月中下旬。迁徙时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迁飞,边飞边鸣,鸣声高而洪亮,声音似“hang-hang-”。秋季南迁在9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迁徙多在晚上进行,白天休息和觅食。
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斑头雁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夏候鸟,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青海湖鸟岛,斑头雁较为集中,种群数量亦较大。
别名:蓝雁、蓝雪雁 被列为生存近危的物种。
帝雁有一个灰色而肥胖的身体,两性类似,成鸟头和颈背白色,黑喉,粉红色的雁喙和腿蹼,披风羽黑色,被羽深蓝灰色,上面布满了白色的斑点。帝雁有迁徙的习性,迁徙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