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姨熟练地用筛子筛去桂花中参杂的细枝树叶等,等日头起来,带着晨露的桂花会铺开凉晒,为的是让之后腌制的桂花味道更好一些。
腌桂花的缸是老物件,梅卤也已经准备就绪。能咸掉人舌头的梅卤,是由梅子和大量食盐制作而成,也是腌渍桂花必不可少的原料。
一早收获的桂花被放进梅卤里“洗个澡”,新鲜的桂花闻着香甜,吃起来实则是苦的,所以要用梅卤腌过去苦味保鲜。梅卤一定要没过桂花,要不然没浸着的桂花会变黑不好看。
洗过澡的桂花就像冬天腌咸菜那样,垒满整缸,盖上竹片,竹片上再压上大石块或者陶罐,再戴上大斗笠,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
腌渍几天后,用清水把腌桂花冲洗干净,沥干,再加入白糖混在一起揉,等到白糖变成黄褐色,香甜的糖桂花就成了。
桂花树下晒着糖桂花,好闻又好看,路过的游客忍不住就想尝。
今年六十多岁的胡阿姨,是从阿太手里学的这门手艺,如今已经做了四十多年,他们家制作糖桂花的传承,少说也有上百年了。
现在家里不仅有糖桂花,还有干桂花、桂花酿、桂花糕等“周边”产品。
中秋遇上国庆,胡阿姨家里也分外忙碌,如今家里开起茶楼,儿子儿媳趁着假期回家帮忙,成了店小二和服务员。
不少游客闻着香甜的味儿就进门了,点上一份桂花米糕,冲上一碗晶莹剔透的板栗藕粉,搭配新鲜出炉的糖桂花,是秋天里的头一份甜蜜。
春天的一杯龙井,秋天的一罐糖桂花,是胡阿姨家一年的幸福滋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