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 Q1——压力管渠允许渗水量[L/(min·km)];
Q2——无压管渠允许渗水量[m3/(24h·km)]
Dj——管道内径(mm);
S——管渠的湿周周长(mm)。
6.8.1 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模板支架设计、验算。
2 各部位的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对拉螺栓、垫块等安装稳固;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模板设计、施工方案。
3 模板清洁、脱模剂涂刷均匀,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无污渍;
检查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4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钢模板板面不应有明显锈渍;
检查方法:观察。
5 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检查方法:观察。
6 整体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1的规定。
注:1 L为混凝土底板和池体的长、宽或直径,H为池壁、柱的高度;
2 止水带指设计为防止变形缝渗水或漏水而设置的阻水装置,不包括施工单
位为防止混凝土施工缝漏水而加的止水板;
3 仓指构筑物中由变形缝,施工缝分隔而成的一次浇筑成型的结构单元。
6.8.2 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进场钢筋的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批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力学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每批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验报告及有关的复验报告。
2 钢筋加工时,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箍筋的末端弯钩形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用钢尺量测。
3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其接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检查连接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及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4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采用绑扎接头时,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2.4条第3款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用钢尺量测(检查数量:底板、侧墙、顶板以及柱、梁、独立基础等部位抽测均不少于20%)。
一般项目
5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 成型的网片或骨架应稳定牢固,不得有滑动、折断、位移、伸出等情况;绑扎接头应扎紧并向内折;
检查方法:观察。
7 钢筋安装就位后应稳固,无变形、走动、松散等现象;保护层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
8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6.8.2—1的规定;
6.8.3 现浇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现浇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批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应符合本规范第6.2.6条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每批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验报告及有关的复验报告。
2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查试配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抗冻等试验报告;对于商品混凝土还应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明等。
3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抗渗和抗冻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试块的留置及质量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6.2.8条的相关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混凝土质量评定统计报告。
4 混凝土结构应外光内实;施工缝后浇带部位应表面密实,无冷缝、蜂窝、露筋现象,否则应修理补强;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缝处理方案,检查技术处理资料。
5 拆模时的混凝土结构强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2.3条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同条件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试块报告。
一般项目
6 浇筑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检验记录,检查施工配合比;检查现场搅拌混凝土原材料的称量记录。
7 模板在浇筑中无变位、变形、漏浆等现象,拆模后无粘模、缺棱掉角及损伤表面等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8 施工缝后浇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顺,无明显漏浆、错台、色差等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9 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收缩裂缝;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混凝土记录。
10 对拉螺栓孔的填封应密实、平整,无收缩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填封材料的配合比。
6.8.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装配式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预制构件等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批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每批的原材料、构件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验报告及有关的复验报告;对于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应按本规范第6.8.3条的规定执行。
2 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
3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质量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资料;用钢尺量测。
4 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构件安装应位置准确,垂直、稳固;相邻构件湿接缝及杯口、杯槽填充部位混凝土应密实,无漏筋、孔洞、夹渣、疏松现象;钢筋机械或焊接接头连接可靠;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预留钢筋机械或焊接接头连接的力学性能检验报告,检查混凝土强度试块试验报告。
5 安装后的构筑物尺寸、表面平整度应满足设计和设备安装及运行的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安装记录;用钢尺等量测。
一般项目
6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洁净,边角整齐;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资料。
7 构件安装时,应将杯口、杯槽内及构件连接面的杂物、污物清理干净,界面处理满足安装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
8 现浇混凝土杯口、杯槽内表面应平整、密实;预制构件安装不应出现扭曲、损坏、明显错台等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
9 预制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