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藤(图虫)
挂葛藤的习俗不知来自何时,故事也有不少。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唐末黄巢之乱时,一日恰逢端午,黄巢行军至福建宁化石壁,路遇一逃难的客家妇人,背着一个十岁小孩,手牵一个四岁小孩,便问其缘由。“听说黄巢军队将至,大孩为大伯之子,其父母在战乱中身亡,现恐被他人抓去,所以背着,年幼者为我儿。”妇人说。黄巢隔山摇剑,*人如麻,此刻却感其大义。黄巢告知她:“我乃黄巢,我们不*穷人和好人。你落户时在门前挂上葛藤,即可避祸。”妇人到石壁村便将门上挂葛藤的事告诉乡民,于是全村照办,得以免祸。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客家葛藤坑”。第一代客家人居住的葛藤坑,家家户户挂葛藤。自此,客家人每年五月节门挂葛藤辟邪成了习俗。还有一个版本是东晋末年的石勒,路遇邓攸挑着自己的幼子及兄嫂遗子绥景逃难。传说归传说,但葛藤这种客家地区常见的野生植物,用处颇多。葛叶和葛花可以煮汤,葛根可当粮食、做仙人粄,葛汤可延年益寿,葛丝可做衣裳。客家人从葛藤村走出,开辟稻田,兴建学堂,生息繁衍。
端午洗艾澡,也是一种传统。海南的客家人,在五月节用艾叶、红花、鸡屎藤、灯笼泡、山蒌叶、山椤、榕树叶七种植物煮水,正午之时给孩子洗浴,据说可以驱虫除秽,保佑孩子平安。
赣南客家人在五月节祭祀土地神,摆上熟香的三牲、三碗饭、三双筷、三杯酒、三杯茶,点烛、跪地,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平安丰收,仪式庄严隆重。现在,端午祭祀仪式有所简化,在家门口点三支香,或在餐桌上添碗筷和椅子,延续了汉族传统敬祖穆宗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