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皮
循着香味,目不转睛盯着小店里一张张正在手工制作、晾晒的食物——米皮,只需坐下来,“来一份米皮,一份蛋包洋芋!”“要大碗,加米皮加肉。”临了再厚着脸皮问,“料要加足,不怕辣的哟!”
一碗遵义刘二妈米皮的诞生操作间不大,几位厨师有条不紊制作这一碗来自贵州遵义的米皮,其中一位便是在遵义当地大家熟知的“三嬢”。
三嬢是刘二妈米皮第二代传承人之一,此次专程从遵义到昆明现场指导米皮技术。在游客如织的文庙直街,居然还有老乡在店里认出了三嬢,如见亲人般一见如故,一碗三嬢亲手制作的米皮下肚,满满的家乡味道,着实心满意足!

刘二妈米皮第二代传承人三嬢
年近60的三嬢,如今依然坚持上店实操,笑脸迎人地为客人制作一碗又一碗最地道的手工米皮。
一张小小的米皮,在三嬢的心中,或许更多的是连接着内心最柔软的情感和对上一辈人的传承与记忆。
生活在机器时代的我们对于手工活格外好奇,目不转睛盯着三嬢现场手工制作,小小一碗米皮在手中翻转,加上大块大块的肉酱,刚出锅喷香的辣椒油,再佐上花生、香葱、麻油、胡椒粉、芝麻……
不出一分钟,一碗灵魂“刘二妈米皮”便到了你的手上。一拌一拈,几筷子便见底了。却回味无穷:米皮口感细腻、筋道有嚼头,辣椒油的香和辣恰到好处。尤其夸爆肉酱,大块,肉瘦,香,嫩。没想到它能和素米皮搭档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刘二妈米皮第二代传承人三嬢亲手制作米皮
云南人有一千种洋芋的做法,没想到今天又解锁了一种。“蛋包洋芋”打开了一个洋芋新世界,煎好鸡蛋,包裹上类似于云南“老奶洋芋”的洋芋做法,配上蘸料。咬一口,鸡蛋的香和属于洋芋的味道,是每个人都会爱上的小吃。尤其往来的孩子,吃完一个非要带走一个。

到店必尝小吃之一蛋包洋芋
一碗米皮,一份蛋包洋芋下肚,最后用一杯蜂蜜银耳羹,结束一场战斗。
没想到,“刘二妈米皮”很对我们这个云南胃。
餐毕,有人还在纠结米皮和卷粉的区别。哪管那么多,好吃,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