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饭。谭文强 摄
据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阳江县志》记载,海胆“肉色黄鲜,煮甚甜,入盐作酱亦佳。”
民国《阳江志》载:“海胆……土人以夏月泅水钩取,乘其不觉则刺垂。若惊破其一,则诸刺皆张,壳口紧吸石上,不易取也。”
可见,阳江沿海地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已有取食海胆的习惯。
▲采海胆回岸。阮马超 摄
清明节前后是海胆最肥美的时候,河北村村民常常用海胆来打牙祭,最初做法是取出海胆肉,搭配萝卜干煎食;后来海胆的吃法越来越多,海胆饭便是其中一种,成色金黄,入口弹香,胆黄的鲜味回甘齿唇。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学习制作海胆饭,也使海胆炒饭成为阳江地道的美食。
海陆丰 “开丁茶”
“开丁茶”是一种流行于汕尾海陆丰以及深圳等地的饭食,之所以叫“茶”,是因为过去有以茶水代肉汤泡食的习俗,现在生活水准提高了,改用鸡肉、猪骨熬汤代替,因而,“开丁茶”又叫“菜茶”。
▲陆丰开丁茶原料。来源:陆丰城市网
每逢娶媳妇、添新丁的第三天,要请亲朋好友来吃茶,又称新抱茶、三朝、菜茶、丁菜、开丁茶。此外,从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五的叫灯茶、开灯茶、元宵灯茶,正月十六叫完灯茶。菜茶过去只有娶媳妇、生孩子或每年正月才品尝,现在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
▲庆祝开丁节。陈汉宝 摄
开丁茶起源于汕尾的海陆丰一带,后传播到深圳等地。从正月初七传统的“七样菜”开始,到正月十五的“丁菜”,海丰人通常会炒菜茶,请亲朋好友及邻里吃。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渔二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都要举办开丁节,吃开丁茶。2005年,开丁节入选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舟饭”
龙舟饭又叫龙船饭,是南方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在端午节扒龙舟之后准备的饭食,为赛龙舟的“扒仔”们补充体力。同时,通过吃龙船饭,联络十里八乡的宗亲或村民们的感情,并庆贺龙舟夺锦。
顺德有竹枝词写道:“夺锦赛龙奏凯还,答花赴宴气昂然。居高痛饮庆功酒,扒仔今时大过天!”写的就是扒龙舟结束之后“扒仔”们吃龙舟饭的盛况。现在吃龙舟饭这一习俗仍在东莞、顺德、广州等地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