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5:
“足底骨刺和足底筋膜炎有啥关系?”
“是骨刺引起的足底筋膜炎和疼痛吗”
“能不能把这个骨刺切掉?”
非常多的病人拿着一张X片来问我,王医生你看,我的脚跟下面有这个骨刺,是不是就是它扎的脚底疼的?
3楼的大姨说哪哪哪有个什么膏药,贴2个月可以把这个骨刺融化掉,我去贴试试?
首先,这个骨刺恰好是足底筋膜在跟骨上的附着处,相当于树根扎根的地方。
由于我们每天的活动过程中,足底筋膜都是范围的被拉伸、收缩、再拉伸、再收缩,久而久之,这里就出现了因为受到牵拉而产生的刺激性反应,也叫牵拉骨刺。
这个骨刺的形成其实是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反应。
怎么理解呢?刚才说了,相当于一棵树,现在你去反复晃动这个树,把树根都给晃松了,这时候,要想让树不被晃松动,我们肯定需要往树根这里培土,然后培结实。不停的晃树,不停的培土,时间久了,树根这里就堆起一个小土丘来。
这,就是骨刺,现代医学叫做骨质增生。
由于足底筋膜反复的牵拉,大脑判断,筋膜附着处的跟骨这里可能会有松动,于是发布指令:把钙质给我往这里沉积!加固这里!久而久之,这里就出现了X片上的增生。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我们把骨刺去掉,能不能解决问题。你把那一堆土重新铲掉,会发生什么?树松动了,这时再去晃树,树会有更大的松动,甚至可能倒下,为了防止树倒下,就要培更多的更结实的土堆,重新加固。
所以,你把骨刺去掉,仅仅是X片上看着舒心了,但是筋膜附着处这里不稳当了,大脑会让加班加点的往这里沉积更多的钙质,最后形成更大的骨刺。这就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治标都算不上,因为很多时候,骨刺并不是疼痛的原因,而只是一个和疾病同时存在的现象。
据研究,只有3%的足底筋膜炎患者有这种骨刺!而且有骨刺的这部分人中,有15%的患者根本就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如果你有下肢的关节炎、肥胖、糖尿病等,那么即使没有足底筋膜炎,您也可能有这种骨刺,因为据研究,以上人群发生这个部位的骨刺概率更高。
还有研究发现,有这个部位骨刺的人,足痛的发生率更高(不一定和骨刺有相关性,仅仅是同时存在的现象),但是不管有没有骨刺,足底筋膜炎的患病率都差不多。
问题6:
“得了足底筋膜炎就不能跑步了吗?”
“足底筋膜炎一直没好,能做哪些运动?”
在门诊我最头疼的就是一些运动爱好者,你告诉他,你这个是足底筋膜炎,休息,巴拉巴拉。他一听到不能跑步了就立刻要拿出一副和你势不两立与运动共存亡的架势,说那不让我跑步了那还有什么意思,不能跑步了那人生不毁倒了。
运动是毒品。
这句话理论上成立,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内啡肽,一种类似于吗啡的物质,让你兴奋。有定期运动习惯的人,在这种内啡肽的不断作用下就如同上瘾,一天不跑百爪挠心,不让运动生不如死。挂在嘴边的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不能运动了,生命就没啥希望了。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兵法云:“围魏救赵”。
足底筋膜有问题,走路跑跳不行了,那咱们骑自行车行不行,咱们游泳行不行,只要不引起疼痛的运动方式都行!本山老大爷说了,双脚离地了,病毒就切断了,聪明的大脑又重新占领高地了。
疼了还强忍疼痛锻炼的人,是不懂加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兵法云:“穷寇勿迫”。
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说,哪里疼就得多去练哪里,练着练着就不疼了。
是有一些人练着练着不疼了,但是也有很多人,练着练着就成慢性的了,好不了了。小事情被搞成麻烦事儿了。
如果您说的只要咬牙坚持去强行练就能练好,那我问下,职业运动员的意志力不够强吗?运动强度不够大吗?人家少比赛一次是多少钱是破灭了多少年的希望知道吗?但是当他们有劳损性的疾病时,哪个队医或者教练让他们忍着继续练?不管他们的职业生涯了?
当然你可以打着封闭去比赛,但是那是没有办法了,几年的心血,十几年的汗水,十几亿人的众望,就是跑完这一次TMD这条腿就废掉,也要去跑!这是体育精神!
我自己小时候也是田径运动员,小学时候我的鹅足肌腱和跟腱就在比赛前打过封闭,那时候谁要告诉我这次比赛你别上了,我得哭一晚上。
那是多少个早晨六点钟就去操场跑10圈20圈,多少个晚上七八点还在杠铃深蹲,咬牙拔筋换来的比赛机会。
当了医生,多少次我告诉运动员,你这次不能比了,他们的眼神当即就暗下来了,很多人那么高那么壮,当场就淌眼泪。那种心情,我懂。但是咱们绝大多数非运动员,不至于如此,更不必要如此。强行锻炼更大可能性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你今天不暂时停下来,有一天,你将永远停下来。
有劳损了就彻底了休养,就像有病就看病、请假休息一样,兵法云:“以退为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又不是菲迪皮茨,现在就要从马拉松平原一路跑回雅典去传捷报。彻底的充分的休息,给足底筋膜自我修复的时间,然后休养好了再逐渐恢复,循序渐进。毕竟,我们运动是为了健康,如果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去运动,还是我们的初衷吗?
越是热爱运动,越要敬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