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岁时杂记》载:“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裹,相遗,俗作粽。”宋代陆游诗曰:“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犹簪艾一枝。”说的也是用菰叶包的粽子。
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箬是一种竹,箬叶即箬的叶子。箬叶有三四个手指般宽,比两三个手指般宽的菰叶宽一些。
箬叶
箬竹为禾本科箬竹属植物,同属植物中有好几种均可以充当粽叶这一角色。《本草纲目》中记载,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箬叶中的多糖还具有抗癌的效果。箬叶提取物中富含粽叶多糖、粽叶黄酮、有机锌、硒、碘、钙、镁、铁、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近40种功能因子。此外,荷叶、芭蕉叶、槲树叶等宽大柔软且无毒、清香的植物叶片,都可以用作包粽子的材料。
今天的粽叶则是“三国演义”,由竹叶、苇叶和柊叶(叶如芭蕉)三家鼎足而立。
芦苇叶,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叶子比箬竹叶窄一些,包出来的粽子通常是圆锥形或是四面体。槲树叶,壳斗科植物的叶子。槲树是大乔木,有很大的叶子。用它的叶子包出来的粽子多为椭圆柱或圆柱形。山东、山西和陕北等地较为常见。
槲树叶
荷叶,作为包裹食物的材料很常见,在我国历史也可谓悠久,除了粽子之外,基本上什么都可以包。柊叶是竹芋科的植物叶片,也是粽子叶中最大的,状如芭蕉叶。柊叶只生长在岭南的广东、海南等南方少数省份,因而,使用柊叶包粽子的只有海南、广东等少数地方。
端午看花有蜀葵
虽然人们一直将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代表植物,但其实端午节也有自己的
花——蜀葵。因为它在端午节前后开始开花,所以蜀葵也被称为“端午花”。
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因在我国四川最早发现,故名蜀葵。
蜀葵的茎直立挺拔;叶大,互生,5~7个掌状浅裂,表面粗糙。总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着生于枝条顶端;花期6~8月;花色丰富,有粉、红、黄、白等色;由于种类不同,有的花瓣繁密,有的则较为简洁。
蜀葵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它的根、茎、花、叶、种子都是药材,有清热解毒之效。蜀葵的花能提取花青素,还可以作为食品的着色剂。
蜀葵还有一个姊妹叫“木槿”,两者外貌形似而“身材”迥异,都是单瓣或复瓣的红色、白色或紫色的鲜艳大花;但木槿属于灌木,蜀葵则为草本。蜀葵的茎能长到2米甚至高达丈许,所以,它又叫“一丈红”。蜀葵不仅花朵鲜艳硕大,而且花期长,往往能从初夏开到夏末,花期长达3个多月。
石榴花也是这个季节的花卉。在我国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都要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贵。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大类。株高达7米,树冠不整齐。花1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有红、黄、粉等色;花期在5月左右。9、10月份结果。石榴原产小亚细亚一带,我国栽培石榴的历史悠久。